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9年01月08日 星期二

    流量为王,可好歌去哪儿了

    《 文摘报 》( 2019年01月08日   03 版)

        近日来,不少网络平台盘点“年度十大专辑”“十大金曲”。某自媒体评选了2018年“最值得听的50首华语歌曲”,相比过去谁该上榜、谁的名次虚高这样的讨论,更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他/她2018年出新歌了?!”搜肠刮肚盘点一年听到的旋律,发现只有被女团演唱的电影插曲《卡路里》、抖音热门配曲《学猫叫》旋律洗脑的茫然——满屏都是偶像打歌刷榜,抖音神曲跑流量,好歌哪儿去了?

        有人说,时尚是20年一度的轮回。流行音乐的潮流何尝不是如此——而其周期可能更短。2004年伴随《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走红掀起的网络神曲热潮,如今在“全民短视频”的背景下,以“配乐”形式重回人们视野。同样是2004年湖南卫视真人秀《超级女声》带动的选秀全民投票,又以网络综艺《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再度缔造粉丝文化的新一轮狂欢。神曲与偶像,再度“剥夺了”流行音乐的年度解释权。

        某种意义上,流行文化是大众选择的结果。但把偶像与神曲的走红归咎于“潮流的轮回”,恐怕也不尽然。君不见,“流量”成为创作和传播考量的第一顺位,羞于承认的“旋律洗脑”如今却被摆上台面作为爆款逻辑的成功经验分享。大量的公众资源被这样的音乐快消品公然占据,权威榜单乃至大数据都已然失信,难免有人会发出音乐产业停摆的哀叹。

        拨开这些数据的泡沫仔细梳理,听众会惊异发现,好歌与优秀的制作不是日渐消弭,不少佳作堪称可圈可点,只是没有得到流量榜的青睐。一片嘈杂的劲歌热曲之声,清流终究滑落进流量泡沫的缝隙。长此以往,缺少良性传播消费生态的支撑,这些全凭歌手创作自觉的优质好歌还能坚挺多久?不免担心。

        (《文汇报》2019.1.2 黄启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