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文创类真人秀节目《上新了·故宫》到开咖啡馆、卖彩妆,故宫屡屡引爆话题,成为网红。最近在论及故宫文创经验时,一些专家认为故宫的“逆生长”难以复制。
故宫变身网红,有许多先天禀赋,比如近600年历史的厚度,明清两代帝王家的神秘,各种清宫剧的不断演绎等。这些其他机构很难拥有。但故宫近些年展现出的青春活力,以及运营团队那颗不老之心,却可以后天习得。
有调查显示,近八成博物馆有自主研发的文创商品,但多数停留在对少量镇馆之宝的浅层借鉴阶段;博物馆最畅销的产品是旅游类纪念品,定价高昂的复制类工艺品滞销;观众青睐偏低价位的文创产品,50元以下最为畅销。有博物馆工作人员开玩笑说“我们馆最畅销的商品,其实是饮料”。
和一些文博单位的“老成持重”不同,“最有资格摆谱”的故宫近些年把身段放得很低,忽而赋予雍正、乾隆等皇帝以卡通形象;忽而推出复古风口红等文创产品,忽而与年轻人熟识的艺人合作,在综艺节目中圈粉……这看似是对潮流的迎合,实际上是与现代人的接通,与时代的接通。
故宫尚且能从代表国家形象的板正外壳里跳脱出来,获得被外界重新打量的机会,其他文博机构也能以更青春、可人的面貌示人。
(《光明日报》《新京报》2018.12.25、27 李思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