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很多人每天都乘坐地铁,却对这个庞大的系统知之甚少

    你不知道的北京地铁

    《 文摘报 》( 2018年12月22日   01 版)
    王凯华在做列车出库前的最后准备

        北京运营着全世界最繁忙的地铁系统,仅地铁司机就超过6000名,2017年共有38.7亿人次乘坐北京地铁,比同年全国铁路客运总运量都要多。

     

        地铁司机

     

        11月一个周二的下午5点,地铁司机王凯华冲了当天的第七包咖啡。

     

        再过15分钟,列车会准时停靠在北京地铁1号线四惠东站的站台,王凯华要接替交班的司机,开始紧张且单调的晚高峰运营。他要对抗的是困意——这个职业最大的难题之一。

     

        如今,在四惠东站司机休息室里,十几箱速溶咖啡堆放在墙角,足足有两米多高。这是向司机“无限供应”的福利,最多的时候,王凯华一天喝了11包咖啡。

     

        王凯华,这个29岁的地铁司机已经有7年的“驾龄”,每天的工作场所是不到3平方米的驾驶室。为了防止眩光,列车行驶时驾驶室里不允许开灯。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穿行在幽暗里,前方是看不到尽头的隧道,周围是一成不变的灰色水泥。

     

        驾驶室和乘客车厢间是一道不到10厘米厚的铁门,把列车隔离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边是明亮如白天的车厢,每天载着不同的人,发生着不同的事情。

     

        另一边的王凯华只能感受到“孤独和枯燥”,他已经在同一条线路上往返了2500多个来回,每天要重复960次标准化动作:信号灯亮起时,他要用手势指出来,同时还要说出相应的口令。

     

        “我闭上眼就能判断出车的位置。”他熟悉每一段区间的特点,能感受出列车撞击钢轨时,发出的不同声响。那些有细微差别的颠簸,他感觉也“相当明显”。

     

        1号线一共70辆列车,在乘客眼里这些地铁都是同一副模样,但王凯华清楚每一辆车的“小脾气”:有的车劲儿大,满载时牵引依然不吃力,有的车制动好,进站停车稳。

     

        在1号线隧道里,他更喜欢从西往东开,因为“车站越来越宽敞,站台上的人越来越多,心情也跟着舒畅些。”相反的路线,只会越来越压抑。

     

        在隧道里待久了,王凯华每天都要重新适应光明。他最怕列车从四惠站驶出隧道的那一瞬间,刺眼的白光直射到他的眼睛,甚至能让他短暂“失明”。

     

        地铁司机的精神也要时刻紧绷。北京地铁站的站台前端,都设置了一个计时器。在1号线,正计时的数字每跳动1秒,就会有300多人上不了车。即使在平峰运营时,王凯华也没法放松。“虽然现在列车的安全性已经很高了,但是一想到我后面还拉了1000多人,我就紧张。”

     

        西二旗

     

        晚上6点半,西二旗站的客流量达到峰值,站内已经被黑压压的人群塞满。

     

        西二旗地铁站是“每天都在发生奇迹”的地方。在这里,平均每月有20只鞋、70多个背包玩偶挂件掉落在站台下的道床上。车站特意准备了拖鞋,方便那些挤掉鞋子的人回家。站务员在清理轨道时,捡到的最贵重物品,是一个装有5本房产证的公文包。

     

        西二旗站是北京最拥挤的地铁站之一,每天有30万人次在这里乘车,比春运时北京西站每天的客流量都要大。这里是13号线和昌平线的换乘站。

     

        在昌平线上的沙河站,站务员每天早上5点刚打开车站门,外面等候的人群就已经排起了长队。早高峰时,沙河站的队伍能排2公里长。

     

        早晚高峰时,车站广播员要在4个小时内重复1800多次“列车到站,先下后上,请在车门两侧候车”。一位老太太曾经这样形容乘客在西二旗下车的场面:“高峰时车门一打开,地铁就像‘哗’地吐了一样。”

     

        一个退休后在西二旗服务了8年的文明引导员,总结出在西二旗成功上车的“秘笈”:“小伙子打头阵”“侧身突围”。

     

        高峰时车厢里的乘客经常挤到顶住车门,造成车门无法机械锁闭,站务员要手动把两扇车门强行拉上。这要求站务员必须有足够强的臂力,以至于现在,西二旗站只有男性站务员才有“资格”站在早晚高峰的站台上。

     

        因为是高架线路,车站里是典型的“夏热冬凉”。夏天时,“站务员的衣服没有干过”。到了冬天,穿堂风从“两头透气”的车站毫无障碍地通过。去年最冷的一天,车站二层站台上的温度达到-26℃。“最冷的时候,我们都把自己裹得只剩眼睛,衣服里面挂的全是暖宝宝。”西二旗当值班站长曹宇说。

     

        巡道工

     

        每天零点后,北京的地铁隧道里都会有200多个工种、超过1000名工人在同时忙碌。

     

        26岁的姜胜负责10号线金台夕照站到分钟寺站的巡道工作,他头顶上方是北京最繁华的区域,央视新大楼、国贸商城、银泰中心就处在必经之路上。4年来,姜胜已经在这条线路上走了630多次,但他从来没有走进过头顶上的任何一栋建筑。隧道外的世界似乎与他没有太多联系。每天上班,他下午6点半就要从密云的家中出发,3个小时后到达金台夕照站。他的休息室在站台尽头的一间小房子里,没有窗户。

     

        他负责的这段线路长7.8公里,一年下来要在隧道里走1400公里,检查超过12万个轨道零件。损耗最快的是袜子,姜胜每月最少要穿坏5双棉袜。

     

        姜胜说,最难忍受的,是孤独和压抑。每天在空无一人的隧道里走上接近3个小时,周围空气和光线一样死寂。大部分时候,他都低着头把眼光集中在手电照射的铁轨上。但总是在某个瞬间,他会被深深的孤独感笼罩,“超想找个人说说话”。

     

        已经当了17年巡道工的李师傅也有同样的感受。巡道时,他会用锤子敲击铁轨,通过撞击发出的不同声音,反馈出不同的力度,他就能判断铁轨内部是否结实,或者断裂。大部分时候,巡道工作都很难有收获。但每次微小的发现,都是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的大事。

     

        (《中国青年报》12.19 杨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