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韵
如意坐在妈妈的车里,望着窗外的车流,她喜欢车。
一
如意最喜欢的是电视,当然也包括爱派和手机。别人家都会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可到了如意这里,要想让她离开电视、平板电脑真是一件艰苦卓绝的工程。我是最先妥协的那一个。看到小小的孩子,在视频画面前那份专注和由衷的快乐,我实在不忍心。
暑假末尾,带如意去京都、大阪玩了几天。归来时,飞机呼啸着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如意看到舷窗外熟悉的景致,诧异地说:“咦?我们怎么又回到过去了?”她的时空观,好哲学啊!那时,她才四岁。
如意人生要面对的最大的困境,是上幼儿园。那是她非常不愿意去的地方。那几乎是她所有不快乐的根源。起初,她把幼儿园叫做“欧园”。
每天早晨,都要为上“欧园”展开艰难的双边谈判。那谈判无休无止,永无尽头。她总是说:“给我请一百天假吧!”在她的概念里,一百这个数字,是极限,表示无穷。那些讲给小孩子听的道理,我们早已说得口干舌燥,只好告诉她:“如果我们不让你去幼儿园,那么,妈妈、姥姥、姥爷,就犯法了。警察就要把我们都抓去坐牢了。知道吗?”因为怜悯,因为慈悲,她只好牺牲自己去拯救我们。去“欧园”的路上,她沉默不语。
有一天,她忿忿地对我说:“姥姥,等我长大了,等你长小了,我就送你去欧园!天天都要送!你说,你愿意去吗?”我惊讶,且不知道怎么回答。长小!原来她这样理解生命,理解生命的秩序和循环,完全碾压我的智商。那时,她三岁。
二
如意是个性急的孩子。她刚刚七个月,就自作主张来到了人世。
比拇指姑娘大不了多少。和只小猫崽差不多。三斤二两重。一落地,就被送进了保温箱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所以,她最初的世界,就是一个小小的玻璃箱。
一周,允许家人探视一次。所谓探视,是隔着玻璃窗,远远张望。一个大房间里,上百只保温箱,孩子们的位置还因为种种缘故随时变换,所以,在那一个月里,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在哪儿。当孩子长到两千克也就是四斤时,她回家了。
曾经,她的妈妈,是个极其磨人的小婴儿。夜夜哭闹不休。就算白天睡觉,也必须睡在人的怀抱里。所以,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接受另一个小恶魔。
但,她却出乎意料地安静,静得让人不知所措。她几乎不哭。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有时,你以为她一定是睡着了,轻轻走到她的小床旁,却发现,她睁着大大的眼睛,在啃自己的小拳头。她安静得——让人心痛。想来,是她的人生经验,那孤独的保温箱告诉她,哭、喊、闹,一切求助,都没有用吧?这个世界的难题,只能她独自去面对和承受。
一个多月后,需要去医院复查眼睛,不允许家长在场。点名后,孩子们被护士一个个抱了进去,告知了各自接孩子的时间。
等我们在规定时间到达检查室外时,就听到了凄厉的哭声。护士抱出了一个哭到几乎气绝的孩子,一边叫着她妈妈的名字。我们愣住了,不相信那是她。从来,从来没听到她这样哭过,那么凄厉,那么绝望和愤怒,她是以为我们这些亲人,又一次把她扔进了孤独的绝境之中了吗?
我冲上前,紧紧地抱住她,边走边喊:“如意,咱们回家!和姥姥一起回家!”那时,她不到三个月。
(《文汇报》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