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别小瞧孩子

    《 文摘报 》( 2018年12月20日   05 版)

        ■侯会

        我近两三年忽然意识到:千万别小瞧孩子,在许多方面,他们比大人强!

        有个朋友到日本讲学,把五岁的女儿也带去了。送进幼儿园才三四个月,孩子已能听懂日语对话。问她谁教的,她霸气地回答:“没人教,我就是懂!”另有位朋友的女儿嫁了个德国丈夫,所生的孩子自幼在双语环境中长大,谙习中、德两种语言。父母吵架怕影响孩子,改用英语;一天孩子突然说:妈妈对,爸爸不对!不知啥时,英语他也能听懂了!

        学者唐德刚是胡适的关门弟子,他总结说:儿童在十二三岁以前,是“本能上记忆力最强的时期……这时如果能熟读一点古典文学名著,实在是很容易的事——至少一大部分儿童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他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训练。这个黄金时代一过去,便再也学不好了”。

        唐德刚生于1920年,正赶上新旧教育交替时期,对两种教育有着切身的体验。小学教材由文言改白话,始于1920年北洋政府的一道命令。据说胡适听到此消息,也大吃一惊。他本以为白话代替文言,无论如何要有二三十年的过渡期!新的大纲及课本编写仓促,明显忽视了文言与白话在学习难度及智力开发上的巨大差异。例如在识字阶段,采用的是成人扫盲班的进度,完全无视孩子们独具的语言学习异禀,其负面效应,至今犹存。

        说到底,我以为两种教育的最大分歧点是如何看待孩子。从前十一岁的小秀才可以跟县太爷拱手论文,还不是因为县太爷把他当成人看待?你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他们的人格,鼓励他们尽早担负起成人的责任,你见证奇迹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大。可是你若成天把“他还是个孩子”挂在嘴边,一味追求“快乐教育”,钱学森院士的“世纪之问”,恐怕永远等不来满意答案!

        (《今晚报》12.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