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诫勉诗的创作动机
邵炳军在2018年第5期《上海大学学报》上说,春秋时期传世的比较典型的诫勉诗,主要有《诗·邶风·谷风》《卫风·氓》《齐风·鸡鸣》《大雅·抑》以及逸诗《暇豫歌》《祝辞》(二首)等八首。自西周初期开始,“德”的观念逐步完成了由天德向人德的转变,实际上是由尊神向尊礼的转变,由祭祀文化向礼乐文化的转变,自然就是由神权政治向伦理政治的一种转变。结果,以保民为根本宗旨和基本归宿、以德治、德性和德行为核心的敬德思想观念相伴而生,成为诗经诫勉诗的创作动机。
伊尹新论
刘夫德在2018年第6期《南都学坛》上说,伊尹是商代初年的大臣,相传曾辅弼商汤翦夏,并在商汤死后又做了商汤长孙太甲的师保。他曾将太甲流放并代为执政,在太甲悔过后又迎回太甲继续加以辅佐。但这是一面之词,古本《竹书纪年》则说他放太甲之后被太甲潜出所杀。从夏世即商世说以及五帝时代即虞夏时代这些观点出发,伊尹应即寒浞,伊尹与汤的攻夏即羿与寒浞的代夏。伊尹最终被杀,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没有错。相传伊尹曾是有莘氏的家臣、小僮,社会地位低下,反映了他在夏后氏那里从事农业生产这样一个事实。伊尹名“挚”,应与历史上的大盗“跖”有关,这是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的原因,是因为伊尹曾分为二部,其一部存在于桀集团,另一部则存在于汤集团。伊尹一名并非源于地名或官职,而应与玄渊、关尹这一名字有关。他应即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以及契文三高祖中的王亥。“伊尹”一名应非个人而是集团的称谓,是当时多头社会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