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是“非意图的结果”。“非意图的结果”对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具有特别重要的蕴意,所谓“社会科学试图回答的问题之所以出现,仅仅是因为许多人的自觉行为造成了未经设计的后果”。社会科学与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工程学是把某个蓝图变成现实,而社会科学是关于“非意图结果的”,它反对用工程师思维来“管理”社会。
虽然人们的行为会产生“非意图的结果”,但这并不是说人们在“非意图的结果”面前束手无策。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可以让我们事先知道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好的或坏的“非意图结果”,这也正是经济学的巨大价值所在。比如,经济学告诉我们刺激经济增长的通货膨胀政策会产生经济衰退,而保障财产权的制度会带来繁荣。当我们事先知道某种制度将会出现的后果时,那么在一开始就可以采取相关的对策去回避(比如通货膨胀)或去追求(比如保护产权,减少管制等等)。
“非意图的结果”也告诉人们,采取直接的手段去实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相反,假如我们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从间接的方面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对于实现科技进步这一目标,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加大政府科研投入,但其效果往往不如营造有助于创新的环境更佳。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之后,科技进步的结果也就产生了。又比如,开放和竞争往往比保护和补贴更有助于促进某个产业的发展。
不要去具体地设计和规划未来,而是不断地扩大个体自由行动的空间,越来越多地遵循一般性原则,那么“好”的非意图结果自然会出现。
(《南方周末》11.29 朱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