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2月04日 星期二

    “电动汽车之父”陈清泉

    《 文摘报 》( 2018年12月04日   05 版)
    陈清泉 (郭红松 绘)

        “十年之后,街面上的汽车将有一半是电动汽车。”被誉为“电动汽车之父”的陈清泉院士(中国工程院)已是耄耋之年,但他的生活不仅没有放慢节奏,反而越来越快。在近期举办的广东院士大会上,陈清泉谈毕“如何创新”,回到住处后没做片刻休息,就开始密集地处理各种邮件,接受采访,到访汽车企业。

     

        从电动汽车研究的艰难起步开始,到电动汽车漫长的缓慢前行,再到如今的飞速发展,与电动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清泉就是一部“活历史”。

     

        从小“泡”在汽修车间

     

        “忙了一辈子,都在忙这一件事。”陈清泉忆及幼年之事,能让他在电动车行业坚守一辈子的源头,正是那时。

     

        上世纪30年代,陈清泉在印尼出生。父亲开了一家公交公司,包括出租汽车、中巴、小巴。陈清泉的童年几乎就是在汽车修理车间“泡”大的。

     

        然而,这并不是美好的回忆。从小,他就看到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一面。“那些漂亮的汽车进了车间,打开外壳后里面又黑又脏,把整个维修车间弄得乌烟瘴气,臭烘烘的,维修工人的脸和手都是油腻腻的。”

     

        到现在,他还能想起那种感觉:“在车间修理内燃机,总是要试一试,这时里面的废气排出来总是让人特别难以忍受。那时我就在想:可不可以不冒烟?”

     

        正因为如此,陈清泉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不过,他最终走上研究电动汽车之路,说来也有些偶然。上世纪50年代初,他回到祖国,“一开始报考了清华大学,不过因几分之差,进入北京矿业学院系矿山机电系就读。”其中学习的课程就有“矿山电机车牵引”,就是用电动机驱动以蓄电池发电的矿井机车。矿井下的有轨电动车启发了陈清泉:“机车不一定需要内燃机驱动,也可以使用电动机驱动。”

     

        那时,虽然电动汽车没有流行,但是城市无轨电车就是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陈清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参与了北京市无轨电车的技术革新。同时他被派往清华大学电机系进修研究生,继续深入学习电机学。他说:“现在是活明白了,当时自己有三个选择:一是走学术之路,在高校做研究;二是,从事管理工作;三是,做企业。”那会儿,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纷纷转去做“热门行当”,陈清泉说自己“一根筋”地搞研究,原因很简单:“我被它迷住了,我就爱好这个。”他甚至“走火入魔”到做梦都梦见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对我来说就像是维持生命的食物”。

     

        最早的电动汽车梦

     

        1976年,正值中东石油危机,全球陷入经济危机,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电动车研发的潮流。陈清泉一跃走在了潮流的最前端。

     

        从1978年开始,陈清泉将自己对电动车的研究陆续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在文章中,他第一次系统提出电动汽车电机应用规律和原理。文章很快引起外界关注,陈清泉一下就出名了,“虽然这篇文章没有申请专利,但现在各国的电动汽车的设计都要参考这篇文章,把电机应用到电动汽车的规律,就是我研究归纳出来的。”陈清泉甚至还促成国际电动车研究中心的成立,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电动车研发的国际合作中心。

     

        搭建世界电动车协会架构

     

        依托这一中心,陈清泉对电动车的研究突飞猛进:“特别是关于电动汽车的开发和测试。”

     

        这些年来,陈清泉对自己的“电动汽车之路”感慨颇深。虽然电动汽车的发展一直是随着原油价格的变化而波动,但世界各国由于对能源结构和空气污染的关注,对电动汽车的投入越来越大,于是,陈清泉建议成立世界电动车协会,他自己被推选为主席。

     

        当时各国其实也有一些电动车会议,“但总体感觉比较混乱,每次开会都火药味十足。”他的构想是:成立这样一个协会,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为了避免一些矛盾和冲突,陈清泉制定了一些规则,例如电动车会议在美洲、欧洲、亚洲三大洲轮流召开。

     

        不过那时候,欧洲和美国都有了电动车协会,亚洲还没有,于是陈清泉又建立了“亚太电动车协会”。整个世界的电动车协会架构,在陈清泉的努力下搭建起来。

     

        成功背后一定遇到过挫折

     

        为了让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实力更强,陈清泉花了不少心思。上世纪90年代,日本作为汽车生产大国,自然不能缺席世界电动车协会。当时也有一些电动汽车组织邀请日本加入,不过都遭到拒绝。

     

        这件棘手的事,对陈清泉来说是个关键的考验,他心里明白:“如果能促成,世界电动车协会的威信自然就树立起来了。”

     

        “其实我是做了外交家的活儿。”陈清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入手,“为什么日本不愿意参加,最主要是担心技术外泄。”于是陈清泉告诉他们:“我们不是要垄断,而是更好的交流。”他以尊重的姿态来表现自己的诚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如果你们不参加的话,会错失最新的行情,以后制定相关的标准就会被排除在外了。”最后终于大功告成,“当时我虽然年轻,但欧洲人、美国人都服我”。

     

        不过,陈清泉说:“你看到一个人成功,其实你只看到他顺利一面,他背后一定遇到过挫折,这是客观规律。”作为学术出身的人,陈清泉笑道:“人生最大的考验是来自压力。”他说:“当你一个人在实验室里,试验失败了,得不出规律来,同时还有许多强大的对手在‘赛跑’,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是全球第一,在世界上发展最快。不过,目前在核心技术上还有差距,要实现创新驱动。陈清泉预测整个汽车革命要完成需要二三十年,今后的电动汽车是电池能源和氢燃料电池能源并存。小型短途车用电池,长距离载重汽车用燃料电池,再加上电动汽车智能化、网络化,汽车革命近在眼前。

     

        (广州日报人物在线微信号11.22 杜安娜 罗嘉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