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重要的是让农民吃饱饭

    《 文摘报 》( 2018年11月20日   05 版)
    谢高华 (郭红松 绘)

        民营经济的诞生和成长壮大,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回望40年前,人们经商的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自由,得来并不轻松,甚至要付出沉重代价。在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唯一正确”的年代里,谢高华暗地里独自进行着非公经济的试验。近半辈子的从政经验告诉他,重要的是让农民吃饱饭。

        1978年,正值全国解放思想大讨论,因为同一件事,时任浙江衢县县委书记的谢高华被《人民日报》两度点名,前后态度截然不同。当时,衢县桔区航埠每年统购任务农民完不成。“许多农民开始上街要饭,还讨饭到省里。”谢高华回忆,当时衢县一年只产8万担桔子,需要上交的桔子却是6万担。

        一个让谢高华印象深刻的细节是,有个老太太就靠门前几棵桔子树换点油盐。村里干部为了完成国家统购任务,强迫下令去摘。老太太抱着桔子树不放,干部强摘了桔子卖给国家。此时的统购价远远低于市场价。

        开会时,谢高华提出:“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农民多余的自留桔,想怎么卖就怎么卖!杭州价格高,就卖到杭州,上海价格高,就卖给上海……”在他默许下,外地人都来衢州收购桔子,国家统购任务没有完成。

        《人民日报》将此事作为反面典型来批评,“是破坏国家计划搞市场自由化”。这件事引起了新华社浙江分社记者的注意,他们也派人调查,意外发现允许买卖柑桔后,果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篇报道再一次刊发在《人民日报》,衢县的做法成了正面典型。

        1979年2月,谢高华在衢县试验成立团石农工商联合企业,由1个国营农场、1个区办农场、4个人民公社组成。他给这家企业开了口子,只要国家统购任务完成,剩下的都可以拿去卖。

        试办企业一年来,商品粮超额178%、生猪增长44.7%、油菜籽超额1倍完成国家任务、鲜蛋增加1倍多。糯米丰收剩余大量库存,谢高华支持企业和绍兴换黄酒,而当地酿酒正需糯米,换回的黄酒在春节一售而空。

        当时,有人以破坏国家统购统销为名将谢高华告到地委,上级要求县里写检查。最终,省里将他调任到义乌。

        彼时,义乌小商品市场存在已久,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地下市场,湖北汉正街、上海城隍庙、温州桥头市场都属于最早一批民间自发的初级市场。而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国第一个得到官方文件允许存在的市场。

        谢高华回忆,义乌工农业产值快速增长的原因就在于尊重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想要发展商品生产,就得尊重它”。他提出“四个允许”(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搞活市场时,有记者反问道:“在’活’字上这样大做文章,不担心吗?”谢高华淡定地回答:“当时许多人说‘这下市场物价要往上涨了’,然而大部分东西价格都不高,有些比牌价还低。这一点也不奇怪。一放开,起先有些东西会贵,正因为贵,才会刺激生产;生产一上去,价格非跌不可。这不就是价值规律吗?”

        如今,义乌第一批商户冯爱倩一脸庆幸地感慨,“别人还在睡大觉,义乌人已经在数钞票了”。当年,冯爱倩的丈夫在供销社上班,一个月的工资不到二十块,而她在义乌市场摆摊,最多的一天就赚了三千多,“这笔钱不吃不喝得存十年”。

        (《南方周末》11.15 罗欢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