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语言环境影响颜色认知

    《 文摘报 》( 2018年11月15日   07 版)

        在英语中曾经没有描述“橙色”(orange)的单词,直到被称为橙子的柑橘属水果到达欧洲200年之后。在那以前,这种颜色是用混合构成橙色的两种原色来描述的——被称为“黄红”(yellow-red)。

        这不过是一个有关颜色分类受到文化影响的方式的明显例子。古代语言——包括希腊语、汉语、希伯来语和日语——中没有描述蓝色的词语。讲俄语的人用两个截然不同的分类词语描述浅蓝或深蓝:在俄语中永远不存在“蓝色”的东西,它们要么是“深蓝”,要么是“浅蓝”。

        这些词语并不只是反映人们看到的东西,而且多项实验表明,它们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在一项由英国心理学会报告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向希腊语、德语和俄语使用者群体(总共有103人)展示了一系列快速变化的形状,并要求他们留意其中的一个灰色半圆形。这个半圆形与各种不同深度的蓝色和绿色三角形一同出现。

        研究人员发现,讲希腊语和讲俄语的人——他们的语言中有专门描述浅蓝和深蓝的词语——更有可能看到深蓝色背景上的浅蓝色三角形(反之亦然),而不那么容易识别出绿色背景上的绿色三角形。而说德语的人——他们的语言中没有浅蓝和深蓝的区别——对不同深度蓝色三角形的识别能力与对绿色三角形的识别能力几乎是一样的。

        类似的研究还表明,说俄语的人对不同深度的蓝色的分辨速度要快于说英语的人,而说希腊语的人在英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会开始认为所有深度的蓝色都是一样的。

        (《参考消息》11.11)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