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全市有报刊亭1186处,其中306处经营范围含有销售食品,属于合法经营。据报道,北京市城市管委会同市商务委已起草《关于规范提升邮政报刊亭的工作方案》,报刊亭将被打造成精致的城市家具、新型的阅读空间和便捷的服务载体。
近年来,关于报刊亭去留的话题并不少见,基本上是唱衰。原因非常简单:移动阅读正成为新的文化象征。2012年,郑州就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报刊亭的省会城市,之后,许多城市有样学样,认为拆除报刊亭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真的是这样吗?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一直关注城市报刊亭的命运,他说有位韩国教授曾告诉他,“我在书里知道你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可是在你们的街上我看不到”。我们今天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可如果在大街上走半天都看不到一个报刊亭,我们从哪里能感觉到一些文化味呢?
国外许多城市都将报刊亭作为文化景观来打造,如在全球著名商业街纽约第五大道,人行道并不宽,但路旁有不少书报亭。如果城市一方面投入巨量资金加强文化建设,一方面把报刊亭弃之不用,是短视,是近视,还是无视?
不可否认,现在的报刊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报刊亭不卖报刊,而改卖其他没有文化含量的杂货。任由问题存在不对,但简单一拆了之更不对。朝着城市新型阅读空间的方向去改造和升级,才是正确的选择。
(《兰州晚报》11.7 左盛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