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多元共生”只是老子的理想

    《 文摘报 》( 2018年10月25日   06 版)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随着国家权力结构的类型变化而变化,权力结构类型决定文化类型,它才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不同权力结构(类型)的文化有不同的根。例如,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就有不同的根。又如,秦始皇建制之前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就有所差别,如孔子在《论语·颜渊》中的“克己复礼”之说,应该理解成“复西周之礼”。但长期以来,都把孔子所说的“礼”理解成秦始皇建制之后的“礼”。这是一个明显的误解。当然,有可能是当时封建统治者制造的“有意之误”,却被“后人以讹传讹”了。

      深圳大学的王晓华教授指出:“当我们谈论中国文化的根性时,……答案己经由老子等人给出,这就是多元共生。它是原初的法则,是道之原姓原始规定。”是的,王晓华说的不错。但老子生长在秦始皇建制之前的时代,当时的上层社会还是具有一些“民主”氛围的,这是老子思想能够表达出来的环境。但自从秦始皇之后(至少到1912年止),中国大多时候的主流文化都是“一元化”的“皇权思想”。这种“一元化”的制度根本体现不出文化的“多元性”来。老子指出的“多元共生”,只是他的理想而已。

      (《社会科学报》10.18 潘德斌 颜鹏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