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浮世绘《月百姿》里的中国意象

    《 文摘报 》( 2018年10月13日   06 版)
    月冈芳年《王昌龄诗意月》

        儒学和由中土东传的佛教,以及两者的衍生物,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巨大。即便西化时的明治维新(1868-1912),日本脱亚入欧时,日本的文化里依然有着许多中国元素和中国意象。月冈芳年(1839-1892)绘制的浮世绘巨制《月百姿》,不仅出自明治时期,而且里面有许多中国题材。

        《月百姿》,以月亮为主题,共有画作100幅,以100种月亮的姿态为背景,题材取自日本和中国的历史、轶事和神话。其中,中国题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中国历史,如《子路/读书之月》《伍子胥/淮之月》《曹操/东山月》《苏轼/赤壁月》等;另一类为中国文学里的古典诗文以及中国神话,如《九纹龙/史家村月夜》《王昌龄诗意月》《牛郎织女/银河月》《嫦娥奔月》等。

        《曹操/东山月》取自曹操著名诗篇《观沧海》。曹操一袭红袍背对观画者,远景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当然突出的是正在升起的月亮。有意思的是,曹操的一袭红袍,源于中国戏曲里的大花脸造型服饰。但是,曹操的碣石,改成了有可能是画家生活的地方“南屏山”。《苏轼/赤壁月》源自苏轼的前后《赤壁赋》,从画面上看,更接近于《后赤壁赋》里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和“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里的意境。《银河月》出自牛郎织女的故事,不过,牛郎的服饰显然与牛郎的身份不合。画面上牛郎的服饰,很是华丽。这般的处理,要么是画家为了与织女的服饰相般配,要么就是日本服饰在这画里的另一种表现。

        “美人绘”是浮世绘的重要品种。《王昌龄诗意月》就是这样一幅美人绘。画家把唐人王昌龄的《西宫春怨》全诗抄录在画的右上角:“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如果两女的服饰不是和服与诗加框这一日本浮世绘特有的标识外,这幅画放在中国的仕女画里,就是一幅标准的国画仕女画。日本女人的和服,原本就是中国唐装的日本化。仅从这一点,我们看到中国文化在宋唐时期多方面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不过,《月百姿》并不是中国画,而是日本特有的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0-1868)兴起的一种艺术种类。据一日文介绍,说“浮世绘”一词的字面意思就是为“虚浮世界”所绘的画。并依据“虚浮世界”这一短语的寓意,来表现佛教里的暮死朝生,以及表现幕府后期和明治时期瞬息万变的城市生活。《月百姿》内容多姿多彩,线条优美,套色华丽,是其同类作品的上乘之作。而这种套色木刻版画,浮世绘称作“锦绘”。锦绘,或许源头与灵感,也来自中国。晚明时期,中国的插图艺术已经达到一个非常成熟的地步,肇始于天津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的多色年画,便是这一时期套色木刻的代表。大致同时期出现的《十竹斋书画谱》及《十竹斋笺谱》等,套色木刻正式走进了中国艺术史。反观浮世绘的发展史,直到十八世纪后期和十九世纪初期,套色木刻才进入到浮世绘的制作里。从此,日本艺术史多了这一术语“锦绘”。有些遗憾的是,中国的套色年画和套色版画没有走向世界,反而是浮世绘走向了世界。

        (《北京晚报》9.27 刘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