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杨秀琼:一代女神为何跌下神坛

    《 文摘报 》( 2018年10月13日   05 版)

        杨秀琼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游泳运动员,15岁便横扫泳池。因相貌姣好,被称为“美人鱼”。时人谓:“听戏要听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游泳要看美人鱼。”

     

        出乎意料的是,杨秀琼正在春风得意之时,命运急转直下,媒体对她大肆嘲讽,并编造出许多谣言。

     

        1918年,杨秀琼生于广东东莞,10岁时随父杨柱南迁居香港。

     

        据1936年6月《全国女运动员名将录》载:“(杨秀琼之)姐秀珍,弟昌华,俱善运动,称为杨家三杰。”

     

        杨柱南在南华体育会任游泳指导,杨秀琼12岁时才接受正式训练,但她“脚极大,逾于常人……故游泳甚速”,故不久便在全港游泳大赛中夺取50米自由泳和100米自由泳冠军。

     

        1933年6月,《良友》画报在封面刊出杨秀琼的泳装照片,引起轰动。

     

        突然成了国家英雄

     

        1934年5月,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该会由中、日、菲发起,是全球最早的洲际国际比赛。

     

        在个人赛中,杨秀琼赢得50米自由泳、100自由泳与100米仰泳三项冠军。在200米接力中,中国队前3棒远远落后于日本队,杨秀琼游最后一棒,竟追上对手,赢得冠军。

     

        媒体报道称:“我国美人鱼杨秀琼,此次在菲风头大健,包办各项游泳冠军,游泳场中我国国旗屡升,国歌迭奏,观者掌声不绝,为我国在远运会空前所未有,大争国家体面。”

     

        在此次大赛中,中国队除了获足球冠军外,余下金牌均为杨秀琼所得。

     

        1934年12月,《良友》将杨秀琼、宋美龄、胡蝶、丁玲等人照片一起放在封面上,誉为当代十大标准女性,杨的照片摆在正中间。

     

        冠军成了“狗落水”

     

        回上海后,杨秀琼一家到海边浴场游泳,竟致“万人争看美人鱼”,后警方开道,百余游泳健将伴游,她才稍作表演,结果“未能餍足期望”。因应酬太多,杨秀琼竟至病倒。

     

        鲁迅曾提醒说:“这捧了起来,却不过为了接着摔得粉碎。大约还有人记得‘美人鱼’罢,简直捧得令观者发生肉麻之感,连看见姓名也全觉得有些滑稽。”(1935年3月,《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1935年,杨秀琼到上海参加“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因社会活动多,影响训练,杨秀琼的成绩有所下滑,丢掉了50米自由泳冠军,但在100米自由泳、100米仰泳中卫冕。媒体开玩笑说,杨秀琼的号码是“964”,用上海话读,犹如“狗落水”。在赛场上,很多观众高呼“狗落水”,“据说她晓得了,心里真有点难受”。

     

        惨败奥运不奇怪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杨秀琼预赛便被淘汰,国内媒体大哗。

     

        《娱乐》第1卷第18期以《杨秀琼之骄态》为题,直斥:“若稍有成绩,便盛气凌人,实非真正体育家之本色。如此杨秀琼之骄傲盛气,实令爱护体育者为之却步。”

     

        漫画家鲁少飞则画了著名的《零的时髦》:泳池边是一个鸭蛋,杨秀琼浓妆艳抹坐在旁边(杨游泳时亦涂口红)。此画发在《时代漫画》封底上。

     

        杨秀琼落败不奇怪:她100米自由泳成绩是1分23秒,刷新全国纪录,当年奥运冠军成绩是1分6秒4;她100米仰泳成绩是1分37秒,也刷新全国纪录,而当年奥运冠军成绩是1分18秒9。几乎是业余与职业之间的差距。

     

        此外,杨秀琼体重上涨,已达108斤。据媒体记:“美人鱼食量很大,有人计其早食,尽吐司四块,火腿两大片,煎蛋四只,牛奶麦糊一碗,咖啡一壶……然又嗜白塔油,往往四块吐司,至少要用白塔油五小碟。”

     

        1947年,杨秀琼与丈夫陶柏林离婚,再嫁给华侨商人陈真广,后移民加拿大。

     

        从泳坛名将,到民族英雄,到绯闻主角,再到被媒体遗忘。1982年10月,杨秀琼因病去世,终年64岁。

     

        (《中国家庭报》10.8 唐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