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网传浙江温州瑞安市隆山实验小学,一学生家长因孩子和同学打架,竟将孩子的同学杀害。21日深夜,瑞安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经查,犯罪嫌疑人林某某交代了因其女儿周三在学校与叶某发生口角时被打致眼部疼痛(伤势轻,未就医,正常上学)而心生怨气,为此于今日下午携带水果刀到学校寻找叶某报复,用水果刀伤害叶某。伤者叶某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现林某某已被瑞安警方刑事拘留。
此前微博上有谣言广为流传:该男子杀人是因为女儿眼睛被这个男生戳瞎,并把只有10岁的男孩叶某污化为“校霸”形象,这使得部分网民认为受害男孩活该,并对男孩及其家人进行攻击。在一篇流传甚广的网文《爸爸的爱》中,作者将行凶者的残忍暴行诠释为“爸爸的爱太深沉,深沉到为了女儿痛下杀手”。
事实上,梳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刑事案件背后的舆论状态,不难发现,每当有恶性刑事案件发生,就会谣言四起。这些谣言为凶手们编织着一个个“正义”光环。有的谣言将凶手虚构或夸大为蒙冤未雪者;有的将凶手标榜为替天行道的“英雄”;有的为凶手狡辩出各式各样合理化、合法化的理由;有的对受害者恶意中伤,或者抓住受害者的一些瑕疵、过错无限放大,污名化受害者。这些谣言的炮制者,或许有的只是误听了小道消息,以讹传讹;或许有的只是出于虚荣心,危言耸听、吸引眼球;有的却是别有用心,旨在为凶手们开罪,为了让他们逍遥法外、减轻法律制裁制造舆论,给司法机关施压等等。
无论谣言来源于何处,出于何种初衷,都模糊了正义与邪恶本该泾渭分明的边界,传播了施暴有理、行凶无罪的错误价值观。值得肯定的是,在本次恶性刑事案件中,当地警方能够较快地发出权威声音,减少了谣言进一步扩散的空间。而在类似事件中,各方还须反思的是,造谣者也同样触犯了法律,只有依法对其严惩,才能避免谣言让受害者承受二次伤害,还网络空间以清朗。
(正义网 9.25 舒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