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首先是指人口多有利于刺激市场消费,如果没有众多的人口,消费市场也就很难发展起来。其次,人口也是劳动力的保障,如果劳动力越来越少,经济持续增长也就很难实现。由于出生率下降,中国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人口老龄化增加养老的困难,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但是,并非所有劳动力年龄的人口都是红利,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劳动力和增加消费。1949年以后,随着常年战争的结束,中国人口迅速增长,但是年轻人口并没有成为人口红利,大多数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内部,与老年农民抢夺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就业异常困难时期,大量城市青年也被下放到农村,与农民争夺有限的资源。在那种背景下,人口与资源的关系非常紧张,限制人口增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年轻人口才带来了人口红利,这种转变至少基于两个原因:第一,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广阔的非农就业市场。大量农村人口进入非农产业,创造了十分可观的价值。第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通过最基本的小学教育,年轻的劳动力至少可以识字,从而具备了装配线上就业的最基本技能。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人口红利也就无从实现。
现在人们谈论人口红利的时候,更多地从人口数量上说,较少关注人口质量。如果有大量进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但是没有相应的就业岗位,或者就业岗位与就业人口的结构存在巨大差距,那么过剩的劳动力就可能造成一些问题,这种情况下,人口就不是红利,而成了“负利”。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时期,对劳动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要保持和增加人口红利,不是简单地放开生育政策,或者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增加现有年轻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人口能够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多数家庭的生育意愿,并使稳定增加的人口继续创造出人口红利。
(《北京青年报》9.16 王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