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新研究由18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参与者,进行一夜的睡眠完全剥夺实验。实验组织者将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正常睡觉,一组彻夜不眠,第二天,研究人员对所有志愿者进行测试。
第一项测试是关于社交距离。志愿者原地站定,另外一个人向他迎面走来,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志愿者喊停,此时二人之间的距离也就是志愿者的社交距离。可以理解为是本人的社交舒适区。
这个测试要进行两次,第二次测试时进行录像,并对志愿者进行大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记录大脑中神经通路的活动。结果显示,睡眠不足的志愿者的社交距离都有明显增加。睡眠不足的参与者允许陌生人靠近的距离更远,比睡眠正常的被试者允许的距离远18%~60%。而fMRI扫描的结果则显示,与睡眠充足的志愿者相比,睡眠不足的志愿者有两条神经通路的活性出现了明显变化,与感知潜在威胁有关的神经通路活动增加了3倍左右,而鼓励社交互动的通路活动则减少了4/5之多。
结束社交距离的测试之后,志愿者要接受单独采访,并进行录像。之后由1033名观察员逐一、独立观看这些录像,对录像中的志愿者的孤独程度与自己是否愿意和他进行社交作出评估。评估结果证实,被剥夺睡眠的受试者被评为更加孤独。并且很多观察员反映,在观看被剥夺睡眠者的录像1分钟后,孤独感似乎“传染”给了自己,自己明显感觉更加孤独。
最后一项研究内容是,前一晚睡眠好坏是否会影响第二天的感受。结果发现,一个人前一晚的睡眠量准确地预测了他们接下来一天的孤独感。而仅仅一个晚上的良好睡眠就能让人更外向,在社交时也更自信、更具吸引力。研究团队表示,人类本身是一种社会动物,人们每晚应保持7到9小时的睡眠时间,而睡眠不足却可以将人变成社交弃儿。
(《中国科学报》9.7 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