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论城市和乡村,不分年龄和职业,身兼数职“白加黑”“五加二”的人越来越多,见缝插针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和工作的人随处可见,就连休闲、健身也被视作“充电”的手段,是为更加忙碌的状态补充能量……生活节奏日渐加快,我们到底在忙些什么?
忙碌的你,何时下班
江苏省镇江市某街道工作人员何成说:“基层公务员都很忙”。
几周前,何成被拉进当地的社区环境整治工作组,此后近一个月里,他几乎没休过周末。“我们管辖的社区涉及搬迁的居民有180余户,我和同事一起,负责与12户协商谈判。”由于大多数搬迁居民白天上班,还有些在外地,晚上和周末加班就成了何成的工作常态。
遇到突发情况,一些基层公务员更是放弃休息,轮流加班。
钟熠是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的公务员,平时负责社保、公积金、小额贷款和劳动监察,“本来打算休假去西藏旅行,但最近是防汛期,我们都在单位备勤。”
一些看似工作有规律的高校老师也忙得团团转。
李灿是四川省成都市某高校行政老师,除了日常填表、会务、报账等工作,她还带着几个学生文艺团。学生们白天上课,晚上才能训练或演出。比如晚上8点开演,要到11点结束,这之后她得赶写校内新闻稿,忙完已是凌晨1点多。李灿说,“我也想向单位提出不加班,但开不了口,因为身边许多同事都这样工作,自己又凭什么搞特殊呢?”
对一些企业人员来说,要等项目结束了才能好好休息。
投资经理颜怀锋所在的风险投资公司没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候项目逼得紧,白天忙完晚上接着干。
难得休息,原因在哪
中关村智造大街的创业者赵恺说:“谁都需要休息,可是不拼一把,公司怎么壮大?”
想升职、谋前程,有人是自愿加班,也有人面对加班无可奈何。在一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人员流动大、可替代性强,部分行业管理者在员工工作安排上很强势,经常要求加班加点。
某烧烤店服务员何玉立说,她每天上班超过10小时,每周只能休息1天,对于带薪假、探亲假、产假等,她并不指望。“这里包吃包住,我不干马上就有别人来干。”
“如今,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人们的工作量大、上班繁忙是普遍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居民也经历过这样的时期。”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认为,人们每天的时间被划分为几大块,除了工作,就是休闲、家务劳动以及睡眠等生理休息时间,现在很多人工作时间变长了,而休闲时间最容易被压缩。
“休闲时间减少,是社会发展现状、休假制度以及个体生活选择等多种因素造成的。”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解释。
忙累了,休息一下吧
“长时间加班,缺少休息和休假,对劳动者个人和供职单位来说都不是好事。”王琪延说,对个人而言,长期加班会带来健康隐患,而且影响家庭关系,甚至可能导致过劳死。另外,长期加班的“疲劳战术”会导致员工的劳动效率不断降低。“鼓励员工加班的单位太看重短期效益,忽视了长远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林嘉认为,加班现象普遍,也与人们对休息的法律意识不强有关,而且社会文化推崇努力工作,再加上一些单位在管理上通过工资待遇的倾斜激励加班,导致员工休息少、休假难。专家表示,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应调整人员结构,将人力向基层倾斜,改变目前一些机构“上面人浮于事、下面累得够呛”的现状。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对于防汛抢险等紧急情况下的加班,也应落实相关补偿。
我国关于休息、休假已有不少法律法规,比如规定安排加班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但仍存在相关权利得不到落实的现象。北京晋熙律师事务所律师焦岭认为,由于物流快递、外卖送餐、网络主播、网约汽车等新业态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关系和工作时间规律,有必要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明确其休息权。另外,对于劳动者休息、休假维权成本高等情况,有必要加强法规宣传和执法力度。
人们是否能享受休闲时光,反映一个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宋瑞说,休闲对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融洽家庭关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休闲经济正在高速发展,拉动消费和就业的作用日益显著。“今天,我们更应重新认识休息的重要性,充分挖掘闲暇时间的经济社会价值。”
(新华网思客 9.12 邱超奕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