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9月08日 星期六

    和一年级新生家长谈谈心

    《 文摘报 》( 2018年09月08日   04 版)

        暑期一过,又一批学龄儿童跨入小学,成为一年级新生。小学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年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做好孩子的榜样

     

        小孩子天真无邪,模仿能力强,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极弱,往往认为大人的言行是正确的,是可以学说学做的。因此,为人父母者在孩子面前要时刻保持榜样性,切忌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比如,夫妻双方在交谈时要注意不带口头禅。孩子虽然没有进入语言氛围,但家长漏出的一句口头禅,也许会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有的家长不以为然,反而觉得孩子学得“好玩”“聪明”。一些孩子还没上学就学会了一些不文明语言,养成了一些不文明习惯,正是父母不正确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有的家长领孩子进校园进行新生入学注册,因个人急办私事,不讲秩序,插队抢先;带孩子参观校园,孩子折摘花草不加制止,反而帮助选择;平常到校跟老师沟通,不但抽烟,而且乱扔烟蒂;带孩子进公厕方便之后不及时冲水等。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能认为孩子交给了学校就是由老师教育的,并弱化或推卸家庭教育的义务。小学生每日在校时间有限,加上双休日、节假日在家,接受老师教育的时间明显少于父母。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就会抵消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榜样的力量要持续发力、有效发力。

     

        注重习惯养成

     

        小学生从小要养成的习惯很多,父母与老师要共同培养与校正。如按时就寝起床的习惯、读书写字的习惯、走路靠右行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等。

     

        小学生要从小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有父母说,孩子太小,舍不得让他们自己做事,却不知,劳动素养也是人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目前,由于许多家长给孩子的全部任务就是完成学业,孩子几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实,劳动可以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其在家庭中的责任感,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适当的劳动还会由于科学的动静交替而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

     

        小学生要按时且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学习任务。家庭作业是老师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形成能力所布置的适量练习,有书面的、有实践的、有口头的,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从实际完成情况看,有些孩子的家庭作业一字未动,这类学生本身学习不自觉,家长又缺乏必要的督促与配合,对孩子听之任之;有些孩子的家庭作业“缺斤少两”,老师布置甲乙丙丁,他完成甲乙丙,稍有难度的题目不去思考;还有一些孩子的家庭作业虽然完成了,但字迹龙飞凤舞,答题漏洞百出。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缺位造成的。

     

        家长可以及时向老师询问每日家庭作业的内容,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孩子完成家庭作业马虎了事的,家长要与老师共同矫正其学习态度,逐渐让孩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

     

        尊重孩子的兴趣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进入一年级后,开始接受基础教育,进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训练。学校生活当然不及幼儿园那样轻松、有趣、快乐,毕竟学习是一项并不简单的脑力劳动。尽管老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总有部分孩子入学一两个月后,新鲜感消失了,感到从学习中得到的乐趣少,品尝到的辛苦却较多,有的甚至不愿去学校了。

     

        碰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一味训斥、强拉硬送,而应冷静、细致地了解孩子究竟为什么厌学。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是碰到了不愉快的事,有什么困难,还是与小伙伴产生矛盾,等等。主动与老师沟通,及时帮助孩子解困。

     

        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进入小学后,孩子从生理到心理出现暂时不适应是正常现象。家长特别要注意孩子的食欲、精神,不提倡给孩子零花钱购买零食。

     

        教育孩子热爱集体、团结同学、遵守纪律。学校生活是集体生活,只有热爱集体,才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和同学的温暖,才能有兴趣地接受教育。

     

        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孩子不可能长时间地对某一事物进行有意注意,如果强制他们的大脑神经中枢长时间地处于兴奋状态,反而使神经中枢转入抑制状态。有的家长动不动就叫孩子做这个试卷练那个习题,剥夺了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家长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兴趣。

     

        (《中国教育报》8.30 吴夕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