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章,曾任陕西督军,毕业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是小站练兵元老。1918年,他在天津被徐树铮刺杀。此事背后隐藏着多少不被人知的秘密?
刺杀现场
陆建章死于1918年6月14日。杀人者徐树铮,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陆军上将。在枪杀陆建章之前,他与张作霖的奉军合作,截获陆军总长段芝贵向日本订购的武器,他本人因此出任奉军副总司令。他一直跟随的段祺瑞,则再度成为国务总理。
此时国内的局势是南北之争泛起。孙中山此前一年联络唐继尧、陆荣廷等人,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与执政的北洋武力对峙。执政者内部,分裂成主和与主战两大派系。徐树铮和段祺瑞是主战派,冯国璋等人是主和派,其间颇多权斗。
陆建章在1917年投靠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成为主和派的一员大将。次年3月,共同通信社即传出他被推举为“讨倪军”(讨伐安徽督军兼长江巡按使倪嗣冲)总司令、冯玉祥为副司令的消息。事后看,报道不实,至少讨伐没有落实。但陆建章是否暗中联合南方武力与执政者为敌,则是悬浮在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头顶挥不去的阴云。如果真如此,陆建章已不是执政者内部的主和派,而是体制外的叛乱者。
于是,为段祺瑞左膀右臂的徐树铮,则开始采取行动。
徐树铮枪杀陆建章的细节,报纸的报道颇有差别。现场已经很难还原。徐树铮本人的说法是,他此前多次听部下将领先后当面投诉,有个自称陆建章的将军,经常“诡秘勾结,出言煽惑”。在被枪杀前两日,这个人又面访奉军驻津司令部各处人员,“肆意簧鼓,摇惑军心”。在接到情报后,他还以为可能是不肖党徒蓄意勾煽的行为,陆将军未必谬妄到这个地步。
徐树铮说,枪杀陆建章后,已为其棺殓掩埋,正听候该家属领葬。他希望政府能够褫夺陆建章的军职,用昭法典。徐树铮在杀陆建章次日还曾前往北京,专为当面报告此事。
直接影响总统人选问题
陆建章之死,直接影响到了正在协商中的大总统人选问题。当时有力的总统候选对象有三:段祺瑞、冯国璋和徐世昌。各派围绕选举,主张歧异。陆建章死前,正在天津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中即含此项。据称有拥戴冯国璋者中途转为拥戴徐世昌,议而不决,以至于长江三督(李纯、王占元、陈光远)代表首先撤回。而主和派因见陆建章被枪毙,“益生骇惧,非别谋疏通,不敢开议。”
陆建章之死,其实已经预示了天津会议必将无果而终。
陆建章死后,在津的各督军代表得知此事,颇为诧异。面对北派内部督军的质问,徐树铮从17日起分途向各方面解释,强调自己不能事前报告之苦衷,请求鉴谅。
徐树铮被陆子刺杀
为防止部下妄议此事,徐树铮还专门对奉军有一则通饬,严禁讨论陆建章案,违者将受处分。
陆建章死于天津后,其在北京的僚属16日纷纷前往天津吊唁。其中一个叫贾懋德的人提出收殓尸身。而国务总理段祺瑞也以“陆虽死于其罪,惟闻系北洋派,不无袍泽之感”为由,拨款给陆建章家属,以便厚殓。
另一关注的焦点是冯玉祥旅长的反应,因陆建章乃是冯玉祥妻子的舅舅。外间曾有冯玉祥独立之风说,随后被证明不实,但政府对此不能不有所顾虑。北京政府以克复湖南常德有功为由,取消了此前给冯玉祥的免职处分,官复原职,仍为陆军中将。外界认为,冯玉祥因陆建章被杀而“有不平意”,此举有安抚冯玉祥的企图。
陆建章死了5天之后,6月19日,天津再度召开会议,会议当天即传出消息,新总统人选问题已经解决,由徐世昌担任,主战的方针将延续。
7年后,失势的徐树铮欲东山奋起,自北京途径廊坊南下,结果被枪击致死。陆建章之子陆承武宣称对此负责。但徐树铮的后人认为,背后是已发动北京政变的冯玉祥的支持。和陆建章的悲剧一样,徐树铮死后,杀人凶手未予追究。此时的执政者仍是段祺瑞,但他很快被冯玉祥驱逐。在城头变幻的大王旗下,两个将军的死甚至没能激起国家机器对凶嫌的追查,也可谓轻若鸿毛了。
(《扬子晚报》8.9 韩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