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

    朴素如书

    《 文摘报 》( 2018年08月30日   05 版)

        ■张丰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更愿意去书店买书,而不是去图书馆借书。那时有一种焦虑,总想追求最新的知识潮流,很多新书到图书馆总会晚上几个月。当然,书店的老板很热情,而图书馆的阿姨总是冷冰冰的,这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人的心情。 

        毕业很多年,逐渐懂得自己当年的幼稚,图书馆的书相对陈旧,但也有很多经得起时间检验。如果一个人总想追求更新的知识,就会根基不牢,像浮萍一样无依无靠。这样的失误永远没有办法再弥补,走出校门,再到图书馆借书就很难了,更重要的是,网上购书越来越方便,头一天下单,第二天就会送达。 

        这种便捷的最大坏处,就是减少了期待和惊喜。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要穿过校园,再经过一个天桥,才能走到自己喜欢的书店。那时很穷,每次用来买书的钱不过几十上百元,当然是精打细算。一路上,就盘算好了要买哪几本,带着这样的心情买书,来回都是精神享受。 

        回想起来,在网上买书最愉悦的时刻,是在下单后到见到书之前,科技进步让这个过程大大缩短了。这两天搬家我才发现,有几本书我买回后竟然没有拆开塑封,我也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会买。朋友说,现在自己买回家的衣服,很多时候都不会马上穿,而是放在那里很久。这就是惊喜的丧失,当我们太容易满足的时候,这种满足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 

        去年夏天,我特别想看理查德·桑内特的《公共人的衰落》,那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好几年前的译本,网上一直没货,书店也找不到,这反而刺激了我的欲望。我想到一位在大学任教的朋友,求他在图书馆里帮我找找,这时候图书馆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他很快就借了出来。 

        当天中午我就去取了。在上班的午休时间,乘坐地铁2号线,过了六七个站,从地铁出来,发现气温高得吓人。剩下的一千米,我选择徒步前往,这大概是这个夏季最热的一天,也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就像一个学生一样,对一本书充满了期待。在大学校门口见到朋友,从他手中借过皱巴巴的书,我有点被自己感动了:在当下,还有谁会冒着中暑的危险,穿越一个城市去取一本书呢? 

        惊喜还不止于此。我发现这本书有人看过,那位读者用铅笔在上面画线,偶尔还有几行批语。在学校图书馆的书上写字,是不太文明的行为,但是你会想到,在不同的时空,有人曾和你读过同一本书,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

        最终,画线和批注都没有延续得太久,100页后书就是干干净净了,她还是读不下去了,而我最终津津有味地读完。这又让我有几分窃喜,仿佛获得了某种独家的知识。

        这让我想起自己读书的时候去书店买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贫穷、瘦弱、寂寞,但是却有着面对知识世界的雄心。越来越感到,这种艰苦的岁月,不但在当时毫无觉察地开心度过,也最能给人留下记忆。那个时候的自己,也许是最美好的,相比之下,现在从快递柜里取一箱书,然后就堆在书房,真的有几分腐朽。  

        (《新华每日电讯》7.20)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