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实录》,诛杀六君子的诏书原文为:“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著即处斩,派刚毅监视,步军统领衙门派兵弹压。”康广仁排名第一,且他最先就戮,行刑时,喉部系绳,令其无法出声。
1905年前,有关康广仁就义的记录皆为慷慨激昂,可1905年后,笔锋突转,康广仁被写成小丑式人物。这可能与人们对康有为的评价变化有关,这就忽略了:康广仁不只是康有为的弟弟,还是一位卓越的启蒙者。
与孙中山成了校友
1867年,康广仁(本名康有溥)生于广东南海银塘乡(又称苏村),比康有为整整小10岁。
十六岁时,康广仁曾参加科举,未成功,从此放弃,自称要去当“童子师”。家人以为他在开玩笑,不想他真招了八九名弟子,且管理有方。
据梁启超说:“君(指康广仁)从美国人嘉约翰学医,三年遂通泰西医术。”这段记录颇含混,据学者刘方玮考证,可能是自1890年起,24岁的康广仁入博济医学堂学医三年。
嘉约翰是美国牧师,1853年来到中国,中途一度返美。1859年到广州,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教会医院——博济医院。1866年,又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西医教学机构——博济医学堂,孙中山先生便是从这里毕业的。
1892年,康广仁毕业,康有为屡次写信催他谋划未来。最终,康有为花钱,帮康广仁在浙江捐了从九品小吏。
澳门办报一炮走红
在浙江,康广仁先后做过保甲(负责基层治安等)、文闱(基层科举组织)等工作,极感郁闷。梁启超将他介绍给浙江名流汪康年,称:“康君广仁,为贫仕浙,居两广馆,能读西书,练于时务,欲见浙中长者,今谨奉介门下。”
在与汪康年通信中,康广仁对时局提出批评:
其一,治水不力。各部门相互推诿,成了水灾的“助力者”。
其二,厘金太滥。厘金本是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为军需而设的临时税收,没想到战后反而越收越多。
只干了1年多,康广仁便退出了,梁启超认为这段经历对其颇有帮助:“盖君(指康广仁)少年气血太刚,倜傥自喜,行事间或跅弛,逾越范围,南海先生欲裁抑之,故遣入宦场,使之察知世俗之情伪……君为吏岁余,尝委保甲差、文闱差,阅历官场,既深大耻之,挂冠而归,自是进德勇猛,气质大变,视前此若两人矣。”
1897年2月,康有为在澳门筹办《知新报》,任康广仁为总理。该报一炮走红,成为维新派舆论重镇。
一方面,当时澳门地位特殊,清政府无法直接管理,言论较随意。另一方面,康广仁重视翻译,“每月三十元,每日翻二千字,役中之报,恒足敷四五期之用而有余,临时不患窘竭,何其盛也”。所以可读性较强。
办报小有成绩,康有为忙调康广仁去上海,筹办不缠足会和中国女学堂。
废八股是最大贡献
早在光绪九年(1883年),康有为因拒绝给女儿缠足,在家乡办过不裹足会,因当地官员反对,未能成功。在上海,康广仁“刚毅果断、精悍厉惊,明照锐断,见事理若区别黑白,勇于任事,洞于察机,善于观人”,不缠足会很快便赢得巨大反响。
不久,在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支持下,康广仁与经元善又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又名经正女学堂)。
康广仁还担任大同译书局的经理,首批图书即30多种,包括康有为的《康子改制考》。
康广仁办事能力得到各方认可。恰在此时,梁启超患重病,几乎不治,康有为让深通医术的弟弟送梁到京。梁痊愈后,康广仁本欲回沪,见康有为太忙,白天要讲学、访客和议事,晚上还要撰写奏稿,便主动留下来帮忙。
康有为的奏折多经康广仁幕后参谋,因料事准确,时人称康广仁为“小诸葛”。
康广仁反对激进维新,主张重点抓教育。据梁启超记:“康君(指康广仁)专持废八股为救中国第一事。日夜谋此举。”康广仁认为:“今日在我国而言改革,凡百政事皆第二者也,若第一者,则当变科举,废八股取士之制。”
1898年,光绪帝下诏废八股,康广仁引此为一生最大荣耀。
好花留得与人看
康广仁被捕后,有三种说法:其一是大义凛然,相关文字皆出康梁之手,可信度不高;其二是一经审讯便“诬攀”数百人;其三是大哭大闹。
康广仁是维新派的核心之一,大哭大闹也绝无逃生可能。据郑观应说:“闻其(指康广仁)在狱言笑自若,神气如常,曾不少变。临大节能从容如此者,盖由学有根柢也。”
康广仁就义后,康有为不忍告诉流亡在外的老母,谎称康广仁逃到内蒙古,当了和尚,并伪造书信。母亲去世后,康有为携弟弟遗骸南归,附葬于母亲坟边,此时康广仁已去世15年。
康广仁去世时仅31岁,民国初年收集六君子遗作时,只找到他的一首诗:
迢迢香海小阑干,独立微吟一笑欢,
我亦平生有心事,好花留得与人看。
(《北京晚报》8.24 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