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开始,江苏苏州立新小学校舍将被腾退,800多名学生将被整体安排到附近的苏州勤惜实验小学念书。此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原因无他,依旧是基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社会矛盾:立新小学是一所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而勤惜小学则是当地公办的百年名校。为了安抚不满的家长,校方用铁栅栏等“隔离”两校学生,“单独管理”安置过来的学生,并给予独立教学和活动空间。
诗人纪伯伦曾说:“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意思很直白,事物皆平等。但把一个完整的校园隔成两个“世界”,却颇显荒诞。当为师者以“便于管理”为由头如此作为,还如何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不健全的孩子们面前,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当勤惜小学家长认为打工子弟小学整体安置进入是挤占教育资源,是一种不公,他们是否意识到他们所谓的教育平权,本身已经挤占了他人的教育资源?
城市建设与发展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当外来务工人员因无法在一座城市安稳生活,必然加剧其流动性,他们的子女也就成为了流动儿童。流动儿童边缘化成长带来的反社会倾向问题,或许就源自这种有形或无形的“隔离门”。
(澎湃新闻8.25 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