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人工智能等一潮接一潮的科技冲击使得人的情感、行为都趋于平滑,人际关系也有愈发冷漠的趋向。在东南大学法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上,刘艳红教授的演讲《温度与锐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番关于完善自我、关爱他者的修身之学。
我常常感到你们(可能也包括我们)缺乏作为人的温度。
在校园里,作为老师的我们碰到了你们,而你们却从不看我们,你们眼里只有“爱疯”(iPhone);在食堂里,我们的同学分明把菜饭当辅食,把手机当主食;课堂提问茫然四顾,对着手机搜索答案成为“公开的秘密”……手机干掉了MP3,干掉了报纸、相机、电视,正在干掉一部分银行,可能还有我们和你们。人们日益成为“行走的欲望”,是基于实现自己的欲望而存在的机器一样的人,而缺乏作为人的温度。
我也常常感到你们(可能包括我们)缺乏作为人的锐度。
标准化的食品配方与添加剂,数字化的婚姻幸福匹配指数,计算基准的下一代生产任务,量化的成功GDP标准……人们的精神仿佛已被阉割,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给什么吃什么、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人们日益成为“行走的机器”,是打磨后、标准化后钝化了的机器。
技术摧毁了人的温度和锐度,当然,这不是你们的而主要是时代的问题;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参与者,所以,我们有义务抵制自己被物化,保住作为人该有的温度和锐度。
关照内心+友爱他人+良善利他,三者的修炼,将有助于保持我们的温度。
关照内心保持温度。请你离开手机,丢掉游戏,多投入火热的现实生活,经历苦痛或荣誉,让你的心在时光隧道里接受洗礼,而不是被外物所役;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这些都是“练心术”,它会让你沉静下来,面对自己的灵魂。当营养丰满了,心就会变得丰盈,人生就会呈现出光泽和温度。
友爱他人保持温度。不要以为老师家长朋友的付出是当然的,要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不要等到有事时才联络他人,你的人际关系网重点在于“人际”的“人”而不要如同互联网一样落脚点在“网际”的“际”。
良善利他保持温度。有温度的人,不一定有多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但他们总是与人为善,嘘寒问暖,给人带来春风般的感受。不要吝啬给他人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关心的眼神;单纯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不见得会幸福,但在回转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学会付出和奉献,却能成就你一生的幸福。
打造个性+提升速度+打磨厉度,三者的努力,将有助于锻造我们的锐度。
锐度代表了个性。有锐度的人首先是有个性的人,他从来都不随波逐流,只专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同有锐度的作品绝不庸俗。当中国导演诉苦没有拍摄题材,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回应到,摔跤是个冷门题材,但印度导演就拍成了“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现象级大片,原因在于中国导演只想拍“哇喔,帅哥”“对面的美女看过来”这样的片子。国人个性和思想性的缺失由此可见一斑。
锐度代表了速度。行动果敢本身就是态度与水平的体现。谁又能说,所谓的拖延症,不是给自己不按时完成一件事情找的理由呢?当你走上社会后,不要去找理由激发人都有的好逸恶劳的坏天性,而要去找对策激发人作为高等灵长类动物勇往直前的好天性。
锐度也体现了厉度。锐度代表了勇往直前的气势,代表了做事的狠劲和投入度。每一项成果的取得,要求我们具有强有力的大脑和创新性,要求我们对事情的十二万分的投入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对人有温度,对己有锐度;做人有温度,做事有锐度,但,温度不要太高,锐度不要太利,二者精妙之处都在于把握好一个“度”!
(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号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