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只知道沈从文的文学成就,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沈从文并非天生就是一位文学青年,从小也没表现出这方面的过人天赋,走上文学道路,更像是生活所迫。沈从文从1917年7月16日跟着本地军官杨再春进入部队,到1924年8月决定前往北京求学。
沈从文来到北京后拼命写作,一开始并不是真就因为创作欲望强烈到无法控制,反倒是他的生活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性格过于内向,注定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不太可能找到像样的工作,而码字至少可以免去与他人交流的烦恼。
沈从文开始进入文学道路时至少有两大“贵人”不可或缺,即郁达夫和徐志摩。徐志摩对他的写作帮助最大,但是郁达夫将他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郁达夫不仅请极度饥饿的沈从文吃了顿饱饭,还将剩下的钱留给了他,更重要的是他鼓励沈从文继续写下去。一盏原本微弱得即将熄灭的灯,就这样被重新点燃。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1932年,被未婚夫抛弃的萧红挺着大肚子被困于哈尔滨的旅店。万念俱灰之时,萧军出现在她的眼前。如果不是萧军,中国近代文坛很可能失去一颗璀璨的新星。不难看出,无论是后来的萧红还是1924年的沈从文,在尚未迈入文学门槛之时,饥饿问题如影随形,文学更大程度上只是他们求生的一根“救命稻草”。
(《广州日报》7.10 禾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