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美术史中,藏族绘画自成一脉。藏族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唐卡,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奥妙的哲理,还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符合自然科学原理。
配色利用了三原色原理
根据《藏族传统美术概论》,唐卡中的颜色有5种主色:红、绿、蓝、黄、白,唐卡中常用的30多种配色就是由这几种主色相互调配而出。调色颜料的品种要尽量少,如果有第5种以上的颜色加进去,非但不会使颜色变得丰富,反而会降低纯度,形成浊色。因此,唐卡中的配色通常是由2~3种主色调配而成,这与三原色显示原理不谋而合。
色彩搭配符合心理学
心理学中将色彩分为红、绿、蓝、黄四原色,其中红—绿、黄—蓝称为心理补色,这4种颜色再加上白色和黑色,就构成了心理颜色视觉上的6种感觉。唐卡色彩富丽、视觉冲击力强,但并未给人以杂乱的感觉,正是因为唐卡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与搭配,符合色彩心理学。
每幅唐卡都具有统一的色彩基调,有以单色构成的基调,也有同类色构成的基调,在统一色调中寻求变化,以达到色彩丰富而和谐的效果。如把红色、大红、深红、橘红、橘黄、黄色等颜色运用在一起,虽然这些颜色在明度上不同,但都属于同一色相,因此构成的画面很容易调和。同时,为避免呆板、缺乏变化之感,配色时会按照一定空间做调整,比如在大面积的红、橙、黄颜色中,再配上小面积的对比色,如蓝、绿等,不仅起到点缀作用,也使得视觉上均匀而富有变化。
表达方式体现了科学时空观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提出将时间看成是第四维,将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了一起,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也就是相对时空观。西方的绘画一般是写实的,也就是一幅画展示的是一个空间里瞬间发生的场景,唐卡并不满足这种描述单一的空间理念,把不同时间发生的故事展现在同一幅画面中,将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在拓展空间的同时加入了时间的维度。
通常在故事类与人物传记类唐卡中是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在增加画面装饰效果的同时,还起到对故事情节的分组和连贯的作用。这类唐卡都是按情节的发展排列、组合而串联成一个整体,一幅画面由许多空间组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时间过程,不是视觉的直接感受,而是包容了时间和空间。唐卡在一幅画中可以展现出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其表现出来的科学性含蓄内敛,值得细细品味。
(《科学大观园》2018年6月上 傅雪 桑斗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