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7月03日 星期二

    大学文凭不该成为高考的附带产物

    《 文摘报 》( 2018年07月03日   06 版)

        对全国820所大学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抽样统计,分别平均达到了97.75%和96.90%,与美国高校相比,美国排名前50名的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只有89.7%,排在51~100名的高校六年毕业率平均只有56.2%。这表明,中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丧失了对人才的筛选功能,这一功能几乎完全交给了高考来承担,上大学变成了考大学,文凭成了高考的附带产物。大学里虽然也不乏刻苦努力的学生,但整体的勤奋程度,无法与备战高考时相提并论。

        中国的高等教育和高考都源起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的逻辑是将全国视为一家大工厂,每个人在工厂中的位置,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指派分配的,而非自由选择,因此,各个岗位的人才也是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培养的。高考是选拔人才进行培养,因此需要具有信号功能,但一旦进入大学,进入相关的专业,毕业以后的出路,即分配到哪里去便已经确定了,并不存在需求信号来指引的问题,考上大学和大学毕业高度一致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革,主要是将以前的统招统分变成了统招不统分。毕业后的就业环节已经市场化了,但招生环节和教育环节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高校既缺乏激励,也缺乏能力应对市场。即使高校随随便便把文凭发出去,市场也不能拿它怎么样。加之年复一年大规模的扩招,高校出于争夺生源的考虑,不情愿对毕业设置严格的条件,文凭滥发反成了一种竞争策略。

        大学的含金量下降,文凭不值钱了,实际上是高考的分数不值钱了。既然文凭靠不住,大学毕业生就需要其他的各种证书来证明自己,或者拿到更高一级的文凭,如硕士文凭或博士文凭。考研正渐渐变成了类似于高考的筛选人才的信号,而失去了培养研究型高级人才的本意。

        (《深圳特区报》6.26 吴荻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