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
我最近在做一件傻事,从家里出发,每天背20本书到3公里外新的书房所在地。我把这个傻事命名为“愚公计划”,如果能够坚持100天,就能把所有的书背完。
当然,如果仅从运书这个目的看,肯定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打包好,花钱请搬家公司跑一趟,也可以利用周末,把书装到车里,一次能拉两百本。我着迷的是用包来背书的艰苦性,为自己每天的生活增加一些难度。
在城市生活,每天上下班时间固定,做着重复的工作,甚至连每天乘车的路线都是固定的,这让我们常常意识不到时间的存在。
有一天,我下班后突发奇想,沿着公司附近的河边往市内步行,我走了两个小时,从成都的三环外走到一环。如果选择乘车,在下班高峰期也要花上一个多小时。这时,我有一个发现:我们早已习惯了地铁、公交或者私家车这些现代交通工具,但是有时候它们并不比走路快多少。
有一次我和同事到宽窄巷子,地铁只有一站路。但是,在到达地铁站之前要走上长长的一段,出了地铁还要走一小段,如果步行,则要方便得多。我算了时间,两种方式几乎是相同的。
我们越来越依赖现代化的工具,而忘记了生活中原本还有一种朴素的可能性。葛剑雄先生来成都参加一个活动,十多个作家、学者一起午饭,活动场地在街对面一个书店。距离活动还有半小时的时候,葛先生看了一下手表就先告辞了。我们继续边吃边聊,我们有足够的把握不迟到。结果,我们距离活动开始10分钟才出发,却发现找不到方向了,只好开启手机导航。很不幸的是,两次红绿灯又阻隔了我们,结果我们全部迟到。
葛先生不用手机。和他沟通,要打家里的座机,或者通过电子邮件。这样,他一旦出门,就会采用最原始的办法,问路,再辅以自己的记忆力和判断力。两天的活动,座谈、吃饭和住宿在不同的地方,而葛先生从来没有迟到过。我们突然惊觉,原来不用手机照样可以生活,而且活得很好。
其实,我们可以在某一小段时间内,从对手机的沉迷中抽身出来,用自己的身体来感受这个世界。在烈日下,让自己的身体受苦,让自己感受到疼痛,这会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谁。
(《新华每日电讯》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