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巨大困难,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两个“国际化”,即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采购缺乏国际化。而这两个国际化的缺失正是中国企业纷纷倒闭的主要原因。没有国际化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采购就没有成本竞争优势,而大量的制造业就是靠低廉的成本优势取胜。
导致国际化采购缺失的原因有二:一是国际采购人才短缺。比如国内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生活会话,要参与国际采购的活动能力尚显不足;同时对于国际市场的了解甚少,尤其是比中国制造成本更低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比如对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的法律法规、国际贸易规则等知之甚少,相关的文献资料收集不足,倒是对于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了解研究较多。二是配套的服务机构无论是数量或质量都非常有限。当年发达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中国前,大量的服务机构率先入驻,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顶尖的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都捷足先登,做出了一份份咨询报告,为即将入驻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前期服务准备。而在世界跨国企业进驻中国之后,大量的配套公司乃至供应商也纷纷入驻设厂或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甚至连食物、酒吧、餐饮、咖啡馆和交易方式都一并引入,这样的一整套完备的体系,使中国企业与之竞争时完全处于劣势。
(《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刘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