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贫血的危害不容小觑。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氧气,带走所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因此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的减少,会直接造成人体脏器功能的减退。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本身就存在缺氧状态,如果再发生贫血,其原有的慢性病会加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牙齿脱落、味蕾萎缩、胃肠功能减退,这些势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造血原料的缺乏,致使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与此同时,人体的红骨髓逐渐减少,导致造血功能下降,出现贫血。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肾病、肝病等,均可引起贫血。
老年人常见的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胃酸减少以致对铁的吸收减少,易发生缺铁;老年人易患痔疮、肛裂,易发生消化道肿瘤,造成慢性失血,引起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则是由于老年人经常吃素,结果造成营养缺乏;还有一些老人的慢性胃病造成对饮食营养成分的吸收减弱,从而引发贫血。
老年人血红蛋白在9~11克属轻度贫血,一般无明显症状;当血红蛋白在8克以下时,往往会出现或轻或重的表现。症状主要有乏力、消瘦、体力下降、面色苍白或萎黄、踝部水肿等;心血管系统症状为心悸、气短、胸闷、憋气等;神经系统症状为头晕、倦怠、失眠、记忆力下降等;消化系统症状为食欲下降,甚至恶心、呕吐。
老年人一旦出现贫血症状,一定要尽早就诊。老年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对于严重的贫血,要中西医结合治疗,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消除发病原因;及时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叶酸及优质蛋白质等。
(《保健与生活》2018年第5期 史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