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19日 星期二

    被电灯改变的生命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19日   07 版)

        在电灯出现前,人们更恪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也并非天一黑所有人都去睡觉,否则也不会有程门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流传下来了。电灯的使用只是让人造光源更加简单易用,让人们在天黑后有更多的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这也就意味着睡眠时间要相应缩短。

        而且看上去灯越多的地方,人们睡得越少,这种反比关系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反映出来。201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城市居民遭受的夜间光照度,比小城镇和乡村居民高3到6倍。灯光越强烈的地方,人们睡得越少,白天越容易疲劳,这些人对自己的睡眠更为不满。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每晚的平均睡眠是8个多小时,但是到了现代,人们每晚只能睡大约6.7、6.8小时了。但这失去的睡眠时间都和电灯有关吗?不一定,这点从一些至今仍没有普遍使用电灯的地方就能看出来。

        对那些生活在坦桑尼亚和玻利维亚部落中的人来说,虽然没有电灯,但他们在日落后会借着火光进行一些社交活动。他们和工业化国家的人们的睡眠时间差不多,只不过更符合日升月落的自然规律,不仅睡得早,而且黎明前就起来了。在一些前工业社会里,比如在坦桑尼亚的哈扎族中,失眠这类睡眠问题不太普遍。

        因此,比起睡眠时间来,电灯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更大。

        不可否认的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光污染成为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正在对我们熟悉的环境带来影响。建筑中普遍采用的照明灯、户外闪烁的各色霓虹灯、广告灯和娱乐场所的各种彩色光源以及公路边上的路灯越来越多,很多动物的行为被迫发生了改变。毕竟人还能拉窗帘来隔绝灯光,但动物没有这个条件。

        被光线改变的动物行为中,有不少是负面的,比如刚孵化出的海龟会向内陆而不是大海爬行;帝王蝶等昆虫将它们短暂的生殖期浪费于围着路灯转;当附近的体育场因举办足球比赛而照亮了天空时,青蛙会停止交配;鸣禽报春的时间越来越提前;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鸟类因夜间撞向发光建筑物而死,而候鸟愈发容易在它们的季节性旅途中迷失方向。

        对那些生活在城市及周边的野生动物来说,它们的生活极大地受到城市灯光的影响,寿命也可能因之而缩短。

        (《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第21期 张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