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要不要进ICU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12日   04 版)

        ICU与普通病房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设备和人力。现代化的ICU拥有医院里最高精尖的设备,更重要的是ICU里一个大夫通常最多管3~4个病人,一个护士最多管2~3个病人。虽然有了这些人力和设备,但危重病人转入ICU后,有一些能够好转,有些病人会恶化甚至死亡。总体来说,疾病是否能够治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本身。ICU的作用是尽可能提供患者存活的机会。

     

        收不收

     

        是否收入ICU治疗,首先需要考虑病人需求。

     

        比如有些病人因疾病本身发展,严重到需要器官功能支持,比如呼吸支持(呼吸机)、升压药或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这些措施在普通病房无法很好地实施。ICU可通过支持治疗维持基础生理指标,等待针对原发病的治疗起效,或疾病自愈。还有些病人接受了较大型手术、或围术期风险增加,需短期内密切监护以防出现恶性事件。

     

        另一方面,有些病人病情已处于不可逆的境地,即使收入ICU也很难改变结局,但如本人或家属仍希望“搏一把”,ICU也会考虑收治并实施最后的努力。

     

        贵不贵

     

        ICU运转需耗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因此费用较高。国内大多数ICU的费用每天数千至2万元,其中具体自付金额很难估计;对于大多数危重疾病,更难预估的是多久能好转出院。

     

        好不好

     

        ICU不等于保险箱,医学也不是万能的。人财两空是大家都不愿接受的结果。

     

        对病人来说,住ICU常是“遭罪”的,尤其是神志清醒的病人,除了疾病本身的症状外,ICU诊治的各种穿刺、置管、翻身和吸痰也常伴随着疼痛或不适,病房内24小时不间断照明、此起彼伏的各种仪器报警声,都会成为不适来源,很多病人宁死不来第二次。

     

        ICU不允许家属长时间陪伴,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ICU的诊疗措施和环境本身就是医源性伤害的来源,比如院内感染、穿刺并发症等。

     

        进不进

     

        进不进ICU,应个体化分析。从ICU专科医生的角度看,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年龄和基础生活质量;导致本次入院疾病的可逆性以及预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本人和家属意愿;经济基础;能够获得的医疗资源。其中第二条是核心。

     

        最后,希望大家相信专业医生判断,在医疗方面,医患永远在一条战线上;同时,树立理性生死观,当亲人的生命进入不可逆状态,生活质量难以维系,平静离开并不是一个坏选择。

     

        (《健康时报》5.29 江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