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设计了县域居民发展水平评价办法,从居民收入、教育水平、生活水平等三个维度对全国1926个县域进行评价,形成了《中国县域居民发展程度评价报告》。
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县域居民发展存在不协调和不平衡问题。我国县域居民发展的不平衡性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居民综合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发达区和欠发达区。
发达区域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地区:沿海发达区、北疆发达区、长白发达区、京广沿线发达区、成渝发达区。欠发达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地区:西部欠发达区、太行—吕梁欠发达区、东北欠发达区、京九沿线欠发达区。
以下区域发展的特点值得重视:
(1)北疆发达区(广泛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西北部)尽管总体居民发展水平较高,但显示了高收入、高教育、低生活水平的特点。这一区域的发达县的主导产业大都是资源类产业,但收入分配不均,非资源类部门获得的经济增长的好处有限,农牧民的生活设施普遍还不完善。未来,需要着力提升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居民居住条件,使居民广泛享有资源开采带动的经济增长的好处。
(2)京广铁路沿线与京九铁路沿线县市居民发展呈现明显不同的发展状况。京九这一铁路大动脉带动当地崛起的程度与预想的有一定差距。这一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3)太行山麓和吕梁山麓的县市发展水平较低,这一地区北至河北张家口市所辖县市,南至山西运城所辖县市,其发展特点是,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但教育和生活水平相对落后。这一地区很多县都是革命老区,应重点扶持。
(4)连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区域的滨洲铁路以北地区,普遍发展水平较差。这一区域的发展特点是,教育处于中等水平,但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均相对较低。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属东北地区的吉林长白山地区和辽宁辽东半岛地区发展水平较高。振兴东北,首要任务是使东北能够留得住人,了解掌握东北的居民发展水平有助于理解东北人口流失的原因。
(5)西部地区县域居民发展普遍欠发达。这一连片欠发达区主要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四川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收入、教育以及生活水平等方面都较为落后。“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了中巴经济走廊、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等多条贸易通道。若这些贸易通道能够全面开放,将有力地促进西部地区发展,促进当地居民发展水平的提升。
(《光明日报》5.31 黄凯南 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