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6月07日 星期四

    乡村振兴以都市圈为主要依托

    《 文摘报 》( 2018年06月07日   06 版)

      乡村振兴的地域依托是什么?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和行动倾向。

      一种倾向是就乡村论乡村,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乡村从城乡地域分工体系中割裂开来,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乡村振兴。另一种倾向是片面强调乡村振兴要以城、镇为依托,片面强调城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乡村,忽视了逆城镇化。

      乡村振兴要以人为中心,基本上要落脚在“都市圈”,都市圈是乡村振兴最主要的地域依托。

      第一,都市圈是乡村振兴最有利的地域空间。都市圈本质上是一个日常通勤生活圈。在这里,城市生活是乡村的,乡村生活也是城市的,乡村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和抓住发展机会,分享城镇集聚经济优势,降低对外交流成本,彰显自身特色。

      第二,从国际经验来看,正因为都市圈对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主要就是落脚到都市圈,乡村人口主要集聚在都市圈。美国尽管是个农村十分发达的国家,但真正生活在都市圈之外的乡村人口估计不足全美人口的0.8%。

      第三,从我国国情来看,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中国乡村振兴落脚地必将较美国更大程度地落脚于都市圈。一是中国人口密度较高,更加有利于城乡本地化融合,都市圈将更加广布;二是小农户经营。小户经营缺乏内部规模经济,要获取竞争力,在竞争中发展,更需要充分分享利用城镇外部经济性。

      以都市圈为地域依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破乡村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从都市圈的高度进行谋划和推行,建立健全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五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全面树立都市圈的理念;二是着力建立健全都市圈房地产和就业统一市场;三是按都市圈统筹个人消费和公共服务空间布局;四是把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农业公园等与都市圈结合起来;五是打造高效通勤的交通系统。

      (《北京日报》6.4 杨开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