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协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大仗、硬仗、苦仗。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需要全民的高度参与。“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国际能源署曾有统计,中国单位GDP能耗尽管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为日本的7倍左右,相当于世界均值的两倍。只有切实推动生产方式从资源掠夺型向保育再生型转轨,生活方式从高能耗、高消费向低能耗、适度消费转变,我们的生态环境才能从负重前行向减量发展转化,为美丽中国涵养生态能量。
做到简约适度,观念转变是前提,利益取舍是关键。放眼当下,当良好生态日益成为全民的刚性需求时,环境保护似乎并未形成对全民的刚性约束。面对简约适度,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和行为。有的人崇尚消费主义,认为市场经济需要超前消费,小农经济才会搞勤俭节约。有的人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认为反正钱是自己的,想怎么花自己说了算,讲排场、比阔气,炫富斗富、竞相攀比大行其道。纵然人人都有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选择可以建立于无节制的资源消耗之上。特别是对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一旦走上未富先奢、稍富即奢的路,将是整个社会不能承受之重。在这方面,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所形成的倒逼效应,强化每个人对身边环境的一份担当和责任,“环保重要”才不至于落入一旦触及自身利益就放下的困境。
生活太奢侈了,既累了自己,也“累”了自然生态。太多事实说明,没有节约的永续不可持续,没有限制的保护就是空谈。“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梭罗这番话何尝不是一种提醒:绿色才是生态的原色,简朴才是生活的本真。
(《北京日报》5.23 张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