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孩子为什么感觉不到父母的付出

    《 文摘报 》( 2018年05月29日   03 版)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四国高中生比较研究课题组发布报告指出,中国高中生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情感支持在中、美、日、韩四国中最低,只有8分。许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从经验直觉判断,恐怕中国的父母为孩子操心和付出的精力都高居首位。如果根据家庭收支比计算,中国父母为孩子学业花费的经济成本也是最高。但是,孩子们为什么感觉不到中国父母的付出?

        前几年,北大博士徐凯文针对在校大一新生的心理普查显示,有超过30%的新生厌学,超过40%的新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严重的甚至生无所恋。

        将两项数据联系起来,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父母给予高中生孩子的情感支持不足,使得中国的高中生即使有机会入读顶尖高校,也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厌学或者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要知道,徐凯文所调查的对象,堪称中国最优秀的高中生。

        那么,中国父母要怎样才能更多地给予高中生孩子以情感支持呢?报告指出,中国高中生在父母聆听孩子倾诉、父母理解孩子、父母给予孩子支持以及不时给予孩子表扬等方面都低于平均水平,而批评孩子却高居榜首。

        其实,所谓给予情感支持,总结起来没那么复杂,中国父母在为孩子付出方面是舍得的,那么减少一些功利要求,多去发现孩子的禀赋特质,无论成败得失,荣辱进退,情感上站在孩子一边,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就可以了。

        (《新京报》5.16 唐映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