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放牛娃,上小学时,我就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的机会赚零花钱。上初中一年级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农村土地可以承包经营,农民离土不离乡搞乡镇企业,甚至还允许搞个体私营经济。我对学习失去了耐心,人在学校,心在游离。
高中毕业,我向父亲借钱买了一台手提照相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见人就问要不要照相。我服务热情,照相质量也不错,很快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开了照相馆,但是由于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多次受到处罚。
冲洗照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药水分离金属的方法。那时,台州废旧电器市场比较发达,我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铜、银、金等金属,效益还算不错。但这些技术不久被其他人学会了,原材料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偶然间,我看到工人在给冰箱做元件,回家后,我就琢磨着研究电冰箱,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失败与总结,终于成功试生产蒸发器等配件。
想着投入生产,我们找来找去发现一个废弃的自来水厂,与村支书几番协商,让电管员把村里的电分一些给我们。结果被人举报,说我们私自接电,要求立案审查,吓得我不敢再去那个地方,生产陷入停顿,这一年我22岁。
山穷水尽的情况下,乡工业办公室主任主动找到了我们,说是为了发展乡镇企业,协调了一个村庄的生产队仓库租给我们。生产设备沉重,我们又没有大型搬卸工具,只能靠人力手推车转移,赶上倾盆大雨,几十里土路泥泞不堪,那种艰辛与折磨同我拉着老牛耕地时的感受是一样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生产的电冰箱零配件供不应求。1986年,我又组建了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的电冰箱也很快成为行业内的名牌产品。到1989年6月,国家实行电冰箱定点生产,我们没有被列入,再加上股东意见分歧等原因,我深感疲惫,于是把全部资产送给乡政府,去上大学了。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又一次荡起滚滚春潮,我的创业热情重新被点燃。我从送给政府的资产中回租一部分厂房,开始重新创业。当时进口装潢材料很受欢迎,而国产装潢材料的研究、生产刚刚起步。我们研发的产品有自主产权且价格便宜,很受市场欢迎。通过扩大生产,我们把送给乡政府的厂房、土地一点一点地买回来。
1993年,为了不走北极花的老路,我收购了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率先研制成功踏板式发动机,不到一年,生产的嘉吉牌摩托车占据国内销量龙头地位,还出口美、意等国家。随后全国摩托车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市场出现无序竞争,我决定转型,研究生产汽车,那一年,我已经35岁。
周围的人都认为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已经没有优势,早已被西方国家垄断了。那个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每年才几十万辆,汽车进家庭才刚起步。如果中国每年汽车销量超过3000万辆,而又不是属于中国的汽车工业,那一定不是个好消息。
从几十万辆到几千万辆年产销量,这个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巨大商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打基础、练内功,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培训人才,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允许我们犯错,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机会效益。我决定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坚定地进入汽车领域。
这是条不归路,但这也是天时地利的召唤,更是我追求理想的必然决定。
四十年历史机遇,四十年两鬓斑白。我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感恩改革开放。
我从牵牛的实践中悟出一些道理,与牛沟通交流,只要方法得当,态度真诚,就会实现有效沟通。例如白天把牛喂好,晚上还要为牛赶蚊子,这都需要有合适的方法才能让牛满意。小时候的我就是骑在牛背上,一边请牛吃草,一边看书学习,完全可以实现合作多赢。我是如何登上牛背的呢?我才八九岁,由于营养不良,个子很矮,为了登上牛背,我想了好久才找到技巧。先要让牛低头进食,然后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弯曲时,一边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边用脚飞快地踩上牛的大腿关节,这样就能很轻松地登上牛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跨文化融合,跨区域合作,跨业态协同,都是企业界必须面对的现实,只要有利于用户体验,只要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什么模式都可以讨论。人与牛之间都可以合作得很好,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坦诚相处呢?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很有价值贡献感;我很愿意做牛,因为牛很诚实,不忽悠,受人尊重。
(《台州日报》5.21 李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