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5月29日 星期二

    言论自由不是自由言论

    《 文摘报 》( 2018年05月29日   02 版)

      近日,知名网络大V、“情感教主”Ayawawa被起底。她长期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兜售情感“毒鸡汤”,近日更是向广大女性公开宣扬慰安妇可以在男性战死的情况下“苟活性命”,是因为“女性具有性别优势”,其无知的历史观和物化的价值观让人惊愕。新浪微博已对其作出“禁言禁被关注6个月”的处罚。

      深扒其过往言论,会发现这不是她第一次“妖言惑众”:“女人在二十几岁事业比男人好,是因为利用了性别优势,并不代表能力强”“女演员比男演员薪酬低是应该的,女演员走红靠的是美貌和发嗲,男演员走红靠的是演技”……诸如此类的歪理邪说,让人很难想象作者是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 

      “三从四德”在固化女人、“情感教主”在物化女人,它们除了瓶子与包装更新换代了,恐怕说到底,“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男权社会的那一套,在光鲜亮丽的商业包装之下,借着“情感”的舞台粉墨登场。长马褂和长辫子虽然没有了,可封建糟粕的影子并不少见。前几日疯传的一则视频,说上海人民公园内一位母亲替儿相亲,要求女方“须四大名校毕业”且“工资要低一点”……凡此种种,异曲同工。

      “情感教主”谬论慰安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谬论不仅能生存,还迎来拥趸无数。Ayawawa在微博和微信上的几百万粉丝便是一个例证。因为某种意义上,Ayawawa似乎在帮助渴望用所谓“女性特权”获得便利的女人们“抱团取暖”。 

      如今,中国女性越来越独立。即便面对歧视、不公,她们仍愿用一己之力去徜徉天地。但由于一些旧时代的思想残余,很多女性从小就被灌输“不必太拼,家庭为重”之类的观念,父母、老师、身边的男性,甚至是同为女性的朋友,都反复强调女性具有不用承担家庭重担的“性别优势”,环境浸渍日益磨损了女性的棱角,一些女性希望不恰当地“依靠男性”改变自己的命运。似乎接受教育和在职场上闯荡,对于这些人来说太难,不如讨好男性来得简单。“情感教主”正是利用了此类心理,玩弄人的情感于股掌之中,兜售自己的理论,数着大把钞票。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人言论的传播力度、对社会的影响也随之扩大。但言论自由不是自由言论。想问一句,究竟是谁给了“情感教主”谬论慰安妇的权利与自由?这种毒鸡汤,不仅在新媒体上流传甚广,甚至还在光鲜舞台上华丽开讲,麦克风和版面是谁递上去的呢?

      据不完全统计,Ayawawa主持或参加过的电视节目就有近20档,接受过近30家报纸和杂志采访,为40多家杂志拍摄过照片,还被冠以“自媒体十大公众号”“具品牌成长潜力的新媒体优秀账号”等名号。尤其让人不解的是,这些媒体并不都是“野鸡媒体”,许多都是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媒体。这或许也是对媒体导向的一种拷问。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商业与文化的边界,价值与利益的考量,不能继续含混下去。

      总之,Ayawawa被禁言和批评并不是终点,我们还需彻底检讨类似歪理邪说泛滥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不会倒下一个Ayawawa,又有其他“Ayawawa们”冒出来。

      (中国经济网 中国网 南方网 5.23 邓海建 丁建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