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5月19日 星期六

    颜回后代的乡居生活

    《 文摘报 》( 2018年05月19日   03 版)

        我的家乡有个习俗:小孩去外祖父(母)家,称作“走姥家”。我因少年失诂,加上祖父母早已故去,因此经常和母亲一道去姥姥家。

     

        秦晋之好

     

        外祖父所在家族是我们家乡唯一姓颜的人家,传说是孔子的名弟子颜回的后代,世代书香。因为和我父辈所在的程家——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誉为“二程”)门当户对,两家遂结为秦晋之好——我母亲与父亲喜结连理。

     

        外祖父先后娶了两位夫人,生下六男六女,皆健康成人,故儿孙众多。外祖父从小天资聪慧,就学于家塾,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皆有所通晓,虽未踏入仕途,但以人情练达闻名于世。特别是善于理财,经营家务有方,故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老人家乐善好施,在乡里颇负盛名。由于老人比较关心国家大事,颇有政治眼光,在时局动荡之际,便把全部家产一分为六——分配给六个儿子,并要求他们自己耕种,不得租赁他人。因此,我的六位舅父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一下子,外祖父一门富绅的大名,变成六户小康之家,大大减少了人们的注意力,也避免了许多社会风险,盗贼蜂起的年代,也幸免于难。至此,人们方佩服外祖父的远见卓识,而老人也得以含笑九泉。

     

        外祖父这脉人丁兴旺,因此,我便有了众多表兄弟。和我关系最紧密的是贵哥。贵哥全名玉贵,是我五舅父的儿子,大我四五岁。由于我四舅父膝下没有子女,就把贵哥过继在他身边,因此,贵哥便有两个父亲。由于战乱所扰,贵哥过早辍学在家,以务农为本。

     

        分灶不分家

     

        舅父们早已分家,各有自家庭院,这也是出于外祖父生前的精心安排。他们的居住面积和房舍全都一般大小,格式也都相同:大门均有一顶造型美观的门楼,中间为穿堂,最后面是个四合院。六户整齐排列,成为一个独特的方形小庄园。外祖父作为颜回后人,很引为自豪,因此对自家这个小庄园精心打理,并教育后人沿袭下去,形成一个独特的村落,故被乡亲们另眼看待,约定俗成地称为“颜家小村”。

     

        因其他舅父家里人口众多,只有四舅父居家清静,所以,我和母亲每次返回姥姥家,都住在他这里。

     

        四舅母略晓文墨,待人接物得体,她虽未生育,但和四舅父夫妇和畅,为族人所欣羡。我每次去,舅母都会把贵哥叫过来陪我玩耍,她还责成贵哥下池塘捉鱼摸虾,供我们飨用。

     

        贵哥对继母非常孝顺,一经吩咐立即应声手持渔网而去。我照例起身随行。仅仅撒了两网,鱼篓便装满了,旋即回到家里。这时,四舅母已从自家菜园里摘取各种新鲜的菜蔬返回。

     

        说起这菜园,也颇有意趣。外祖父将靠近宅基的那块沃土,照例一分为六,每家一份,大小相等,作为各家菜园。各家任凭自己喜好种植菜蔬,其实大抵相似,多半是辣椒、茄子、豆角、黄瓜等家常食用的种类。不过,如果哪一家种植比较特殊的品种,六家也可以直接摘取食用,不需告知主人,实际上是“分灶不分家”。

     

        接受训诫

     

        吃完饭后,照例是大家坐在一起唠家常。多半是听取舅父的教导,因他老人家熟读诗书,总爱向我们传授一些古训。而经常谈论者,总离不开颜氏后人引以为荣的“颜氏家训”。四舅父一直把它恭奉为颜家的“传家之宝”,平日总以此对贵哥耳提面命。我上姥姥家,他当然不会放弃教诲良机。

     

        听罢舅父的“家训”之后,我和贵哥的二人世界便纯粹了。贵哥把我领进他居住的小房间,坐定后便打开他独用的小柜子,里边摆满了当年流行的通俗小说,如《薛仁贵征东》《说岳全传》《罗成招亲》等,还有比较高雅一点的如四大名著等。受他的熏染,我也成了书迷,每当来到这里,我便浸沉在贵哥藏书的海洋里。

     

        高小毕业后,我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此后一直远在他乡。而今已届耄耋,往事历历,不由忆起少年时这些有趣时光,尚觉十分温馨。

     

        (《解放日报》5.5 程树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