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5月12日 星期六

    大臣上朝前,去哪吃早点

    《 文摘报 》( 2018年05月12日   02 版)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第12集中,有一个桥段:庆亲王等大臣,上班前在宫里吃早点摊儿。

        《走向共和》里这些大臣吃早点,是在故宫实景拍摄,地点是在景运门外。景运门和与之对称的隆宗门之间这个区域,叫“天街”,这个天街把皇宫分成了外朝和内廷(也就是后宫)。大臣们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就要在这两座门外搞定了。

        有位举人在步军统领衙门供职,进宫公干,就在隆宗门外吃过早点。后来,他写了首《望江南》:“前朝忆,忆得出隆宗。苏造肉香麻饼热,炒肝肠烂杏茶浓。铺猷日初红。”

        苏造肉是太监们很拿得出手的佳肴!这与南府太监有很大的关系,自康熙朝后,宫里接收了很多苏州一带戏曲艺人进南府供职,他们带来了很多南边小食的做法,苏造肉也是其中之一。

        《走向共和》把隆宗门换成了景运门,为什么呢?《走向共和》这个电视剧是2001年到2002年拍的,那个时候隆宗门外的区域还没有对外开放。当然现在隆宗门外慈宁宫南至冰窖、断魂桥、武英殿已经完全开放了。

        有人问了,那宫里还能私自摆摊卖早点?能啊!别说早点摊儿了,还有正经饭馆呢!曾经的东长房,现在是“故宫文创馆”,据升平署(前身即为南府)太监耿进喜讲,前清的时候,这就有俩饭馆,一个叫四合义,一个叫六合义,大约是内务府借职务之便开到宫里的。顾客全是内务府的和宫里太监,甚至后妃等也派太监来买。

        当然,也有在宫外边吃早点的。

        齐如山在回忆北平的小文中曾提到:“各官员到东华门外,都要吃一点东西,因为都是一点多钟就起床,匆匆出门,自己家中预备吃者很少,所以在此都要吃点。中下级的官员,都在大街饭摊上吃,无非是馄饨、老豆腐、大米粥等等。堂官则在小饭铺中,也无非是吃些甜浆粥、小油炸果等等。我随先君(齐如山之父齐令辰)上朝过两次,都是在大街上吃的,一次吃的格豆,乃用绿豆面所制,亦颇适口,此食只北平有之;一次吃的烧饼馄饨。”格豆今日在河北尚可吃到,多用白薯面做。

        齐二爷还提到过:“请问穿戴着顶子、花翎、蟒袍、补褂、朝珠等等,蹲在大街上吃东西,这像一件事情吗?然而有清二百多年,永远如此,这已经够腐败的了。”

        那么古代单位就不给预备饭吗?也不是。

        前清吏部主事何德刚写了本《春明梦录》,里边写道:“余每到军机处启事,其廊下必排烧饼油扎果数盘,为备枢臣召见下时作点心也。”明朝皇上也管过大臣们的饭。明朝朱国桢《涌幢小品》载:明太祖洪武爷(那时候京城在南京)上朝,在奉天门(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门)或华盖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中和殿)或武英殿,大臣们奏完事,按级别顺序排好,磕头、吃饭、再磕头、走人……就这么吃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礼部说皇上咱现在人忒多,吃不起啦,别让他们吃啦,皇上说好,这事就算完了。

        (《皇上吃什么》中信出版集团 李舒主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