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登上国内拍卖市场的日本铁壶,是在2008年上海博海第一期拍卖会“中国古董杂件”专场上,一件明治18年的日本铁壶,估价5000~8000元,结果以流拍告终。时隔一年,2009年12月,一把“祥云堂造宝船贺寿铁壶”在中国嘉德以35.8万元成交。此后,日本老铁壶的身影就开始活跃在中国的收藏拍卖市场上。
手工老铁壶成为收藏热门,其实是茶友发展出来的雅趣。茶客们认为铁壶的材质能提高水的温度,而且蓄热能力强,可以充分软化水质,令水的口感变得更厚实饱满顺滑,以适合泡老茶或煮茶用。因此收藏铁壶,首先是要满足日常煮水使用。日本的手工铁壶,通常会在壶内壁上一层薄薄的植物漆,作为壶在启用前的一个保护措施。在铁壶启用后,铁壶与水是要直接接触发生作用的。这恰恰与日式审美的“侘寂”之美相吻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物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质之美,余韵无穷。
纯手工制作的日本铁壶,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壶,这种独一无二性不仅仅在于技法,更在于艺术性。因此,除了作为日常煮水器,铁壶受到收藏家青睐,更多是因为其附着的雕塑、书法、绘画、镶嵌等艺术价值以及审美观。在水火烹茶之间,你能在小小一把壶上,看到典型的“清静侘寂”日式审美。
“清静侘寂”原本就是一种与日本茶道相关的美学意识,对于茶道的器物美学,讲究“不均衡、俭朴、枯高、幽玄、脱俗与静寂”,所以大多数日本老铁壶,形制厚重古朴,壶身甚至有大小不同的粗糙颗粒,讲究“微妙不显”。也有国内藏家研究后表示,这些大小不等的颗粒,是为了在水在沸腾时,让水泡打在上面有不同的效果,更好地改善水质。
日本铁壶的派系堂口很重要,即便同一个堂口,出品的铁壶价格也相差甚远。原因为何?首先的区别就是:原料用的是和铣还是洋铁。
和铣是由当时被称为村下的匠人所炼制的,使用砂铁,通过踏风箱精炼而成,这种精炼技术是在1000多年以前由中国、韩国传向日本。使用和铣制作铁壶的技术非常困难,但由和铣制成的铁壶,就算每天使用也可以保持200年,日本现存最早的和铣铁壶已经有680年。
后因西方产业革命,由铁矿石制成的洋铣大量流入日本,成本更低,被人们广泛使用,于是和铣的使用直线下降。昭和年间,制作和铣的工艺与“职人”逐渐消失。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政府曾投入资金,希望重现这种和铣精炼技术。然而经过20年努力也没有制作出能超越当时的和铣材料。目前日本的铁壶世家使用的是祖辈收藏的存量和铣,大概只能制出1000多把壶,维系4~5代传人。因此目前会自行控制用量,是为了把使用和铣制壶的这个技艺传下去。
(《羊城晚报》5.7 林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