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5月05日 星期六

    我为什么选择丁克

    《 文摘报 》( 2018年05月05日   03 版)

      我是丁克。丁克作为一个概念和现象早已不新奇,但时至今日仍是极小众。

      没有多少人真的相信,成为丁克,是深思熟虑之后理性的选择。决定丁克的,以为自己的选择就可以坚持到底?到头来,似乎怎么也脱不开“自私、浅薄、自我中心”的指责。

      我为什么选择丁克,这是基于个人情况的理性选择。

      我对孩子并无特殊的喜好。虽然看着可爱的宝宝也会玩上几分钟,但耐心也仅限那几分钟,我觉得一个孩子的可爱,和一只宠物的可爱并无多大差异,但孩子需要付出的成本极其巨大。

      何况,生了娃,并不代表老了会有人照顾你。

      城市养娃的巨大成本也削弱着我的生育欲。请千万别相信佛系养娃,那些领着孩子在云南放养的父母,总有一天要把他送回城市上学。那些信奉快乐自然成长的家长,总有一天也会把孩子送进学而思并陪着一起上奥数。太多人在子女的某一教育阶段发生前,都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在现实面前轻易缴械,既没预料到上一期早教班的两万块,也没预料到上市中心幼儿园一年要好几万块,更别提后面的初中、高中。每一样,都是惊人的开销。

      一个不生娃的人,却如此熟稔养娃的种种,只因目睹身边的人一个个踩进同样的坑。要想做那个绝不轻易缴械的人,最彻底的做法就是杜绝它发生的可能。

      然而那么多说要丁克的人,为什么最后都放弃了?在我看来,除了自己其实并没有坚决的选择,年纪大了羡慕别人有孩子之外,80后与父母之间独特的关系,也奠定了相处基调。

      大多数的80后,在勤奋的父母庇佑下长大。例如,赶上房价飞涨的这一代人,几乎没人不需要父母资助,独力在城市置业。现实的方便和好处之下,每一次抱怨都会换来“不知感恩”的指责。于是我们每每抱怨受控,却又每每在博弈中落败,更严重的,择偶、结婚、生子,都成了与原生家庭的利益交换。

      最后,诚如《人民日报》的文章所写,“消除偏见,理解差异,应是社会的信念”。按我的理解,只要不损害他人,你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且不会为此承受莫名的压力与指责,更无需向人解释。

      (《南方周末》4.26 吴筱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