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一篇题为《宗庆后曝猛料: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是还不起房贷》的自媒体文章在网络热传,还成了微博热门话题。网文据称是援引宗庆后在2018全球CEO发展大会上所说,“施一公之所以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主要还是因为收入太少。清华给他48万年薪,但施一公有两个小孩,都在上学,一年要花60万,他还在北京贷款买房,需要还房贷,小孩上学费用,加上家庭日常开销,清华这点薪水远远不能解决生活所需,房贷都到了还不起的地步。所以他来到了西湖大学(当校长)。”
一个标题里有两个名人,一所名校,还有“高房贷”这个直击时代痛处的新闻点,这剂“猛料”想不火都难。但事实很快证明,这是赤裸裸的谣言。
娃哈哈集团官方微博回应称,“文章内容对施一公教授、宗庆后董事长及相关机构已造成恶劣影响,我们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施一公回应八个字:“不实谣言,不攻自破。”西湖大学表示,消息虚假至极,已联系该公众号删除,“但截至目前,尚未删除”。
谣言可耻。但令人惊奇的是,作者造谣的目的竟然很“正能量”。作者说,“今天之所以谈施一公这件事,主要还是想说说中兴被禁引发的对中国科研体制的思考。”“希望国家厚待科学家。”这是想要感动中国的节奏。作者发问:“一个靠搞房地产就能拥有巨额财富,一个靠唱几首歌就可以赚取几百万,一个连最顶尖的首席科学家都难以生存的经济体,难道不是中间出了什么问题?”这种论调在网上十分常见。
当然,“正能量”的造谣还是造谣。即便被证伪,一些人也持宽容心态。因为,某些人觉得谣言指向的问题是真的。所以,谣言似乎不是问题,出自谁之口也不是问题,谁让你确实有问题?这是造谣者最希望看到的。
不过这则谣言也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大学老师的收入太不透明。西湖大学作为一个新办大学,人们希望其创办发展之路,能够为中国大学教育和中国教育提供独特经验。在4月16日召开的西湖大学校董会第一次会议上,施一公发表竞聘演讲:“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西湖大学就是我生命中的这件大事,我已经做好准备,毫无保留地付出我的全部心力,以不忘初心、无问西东的务实态度,带着全社会、国家、政府和全体师生员工的重托,使西湖大学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将这样的使命与房贷联系起来,low(低俗)得不知几何。
给真相的沉淀以时间,理性才是破解各类问题的基点。靠“造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只会造成舆论的“失焦”。
网友说
乔杉:有些自媒体成了谣言的“自留地”,不以为耻反以为喜,以为暴得大名后,就可以“坐在家里数银子”了。现实中,很多自媒体奉行“我不负责价值观,我只要关注度”,他们消费着焦虑、谣言,你的不齿他们根本不屑。监管部门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
莫曰:时下,确实有一些所谓的精英都想着发财,这是社会风气败坏的问题。施一公常为各类社会问题弊端发声,曾公开表示,“当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这个国家一定出了大事”。讽刺的是,造谣者却只想着粉丝量、阅读量,罔顾社会责任。
蒋萌:以名人的口吻造谣、靠名人效应吸引眼球是老套路。此类谣言之所以传播力强,一方面是融入了社会痛点与民生焦虑,另一方面抓住了“很多人未必是要洞悉事实真相,而只是接受符合自己想象的‘真相’”。一副忧国忧民、用心良苦相,最终只是为了发泄情绪。
(综合光明网、北青网、东方网、人民日报微信号、新京报评论微信号4.23、24、25 张想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