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在上世纪60年代初,对于这一问题,遨游太空的航天员们并没有太多选择。他们主要考虑的并不是吃什么、喝什么,而是怎么吃进嘴、喝下肚。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科研人员用水分含量高的膏糊状食物把水“锁”住。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出现了:航天员只能“挤”饭吃——把装在铝管中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像挤牙膏一样挤进嘴里。
不过,这种饮食方式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有了变化。美国双子星座号飞船和阿波罗号飞船采用氢氧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发电时可以产生大量的水。于是,美国航天员多采用复水食品。所谓的复水,也就是重新吸回水分,干燥脱水的逆过程。这就意味着航天员的饮食不再只是“挤牙膏”了,不过果酱等食物还是需要“挤”着吃。
再后来,随着食品冷藏设备和加热装置升级,航天员可以直接吃上新鲜的蔬菜水果,甚至热汤都不在话下。
我国天宫二号航天员景海鹏曾揭秘在太空中一天的饮食:早餐有粳米粥、椰蓉面包等7种食品;中午有什锦炒饭、肉丝炒面等8种食品;晚上有绿豆炒面、牛肉米粉等8种食品;加餐也有5种食品。而且,太空还能泡茶喝!
一般而言,特定的航天环境会使航天员的味觉变得有些迟钝,吸收消化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让他们适应这种环境下的饮食习惯,每顿食谱的制定“是一项工程产品”。以茶为例,茶叶品质必须十分优良,因为太空中不能有明火,水温只能达到60~70摄氏度左右,对茶的溶解度要求非常高。
(《中国青年报》4.2 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