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报道了甘肃省“扶贫公路”偷工减料,刷层涂料就算整改一事,引起网友高度关注。大意是,甘肃省一条总投资近16亿元的扶贫“折达”公路(折桥到达川),考勒隧道内原设计“双层钢筋”变单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仅如此,拖延半年的整修工程,刷了层涂料就草草收场;整改不到位的情况,记者反映到公路局、交通厅却被四处踢皮球。目前,甘肃省已成立专门调查组。
试问,倘若没有媒体介入,“验收合格、整改到位”的折达公路还要走多少车?如果没有舆论关注,踢皮球的工作作风又会害多少人?
新闻曝光后,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就此事作出批示:“这是一起十分典型的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严重的案例,发生在三令五申要求转变作风、不推诿扯皮、正确对待各方监督的现在,必须严肃问责,责成交通厅党组立即安排查验现场,全面整改路隧问题,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省监委启动问责程序,省政府正式函复央视,表明我省态度,诚恳接受监督”。
态度不可谓不诚恳,而整改、追责等相关措施都已在进行中。之后,人民日报旗下的微信公众号“侠客岛”发表文章《【解局】甘肃官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探讨此事背后的体制生态问题。文章称:“十八大以后,在整改过程中敷衍塞责、推诿至此,也实属少见。”“如果当地政府能通过此次事件举一反三,对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专项整治,严查不作为、不尽责、官僚主义、衙门作风等作风问题,使计划有序、持续进行,或许是改善当地行政生态的一个契机。”可以说是敲打,也可以说是善意提醒。
然而,文章发出没多久,兰州当地媒体发表署名为“尔东”的回应文章《甘肃并不是你们说的那样》,文章写道:“令人疑惑的是,伴随这次舆论监督,网上出现一种声音:甘肃官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问得莫名其妙。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一条隧道不是甘肃所有交通工程的全部,几个交通系统的官员也并不能代表甘肃整个官场。一条隧道和几个官员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固然让人警醒,不可等闲视之,但也没理由成为对甘肃整个官场进行质疑的扩声器。你不能说在一家餐馆的菜里吃出苍蝇,就证明一个城市的所有餐馆都有问题。你也不能说类似考勒隧道的质量问题和由此衍生出来的其他问题,是甘肃独有、而其他地方绝对没有的问题。一个地方的一个领域出现问题,就对这个地方扣之一个这样那样的大帽子,这种貌似一语中的的追问,是否也是一种盲目和起哄?”
一字不改地回应确实需要“勇气”。把质疑的声音定性为“一种盲目和起哄”“逮着热点就鼓噪舞棍的行为”,代表谁的态度呢?作者在想出苍蝇这个比喻的时候,可能十分佩服自己的聪明,但这个比喻实在拙劣。一条事关百姓福祉的扶贫公路变成“打折公路”,折射出有关部门的工作思路。而作者在字里行间却替甘肃官场辩护,这是拉两千六百万甘肃人民为甘肃官场垫背的节奏。甘肃人民不会上当,因为他们知道谁才是自身利益最大的敌人。
需要整改的不只是公路,还有官场中的歧路。相比具体而微妙的单一问题,折达公路整改中所暴露的系统性问题更值得警惕。明明距离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红头文件却言之凿凿、一路绿灯;翻看白纸黑字的项目规定,监理方、施工方竟然能振振有词、混淆是非;身为行业的监管部门,竟然以“叫你吃饭,你可以不吃”为喻推脱职责。这种弥漫在施工方、监管方、管理部门之间自欺欺人的“默契”,罔顾性命攸关的质量规范,侵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打折公路”的存在提供了空间,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对于甘肃下一步的整改来说,这样的要求再合适不过。
网友说
光明网评论员:相比于16亿元可能打了水漂的公帑,相比于重大安全隐患,相比于贫困群众期待落空的心理落差,网友的几句留言,又如何谈得上问题!当地媒体不去推动真相的查清、信息的披露,就着急上场与网民意见博弈,何必这般操之过急?
关山:喜欢表演可以,但别入戏太深。演技太过很容易成为高级黑。本来这事就不太容易过去,现在好,更热闹了。
付文: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干部作风的敦厚淳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发力、久久为功。
(综合人民网、人民日报侠客岛微信公众号、光明网、央视网、每日甘肃网4.3、4、6 于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