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4月10日 星期二

    “每家一栋别墅”的尴尬

    《 文摘报 》( 2018年04月10日   03 版)

        当年乡亲们凑车费上学,如今投2亿元巨资回报乡亲。这本是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正能量叙事,谁知闹得尴尬万分——据报道,广东富豪陈生为家乡修建258套别墅,准备无偿赠送给村民。然而,在别墅修建好之后,村民围绕分配却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分歧,出现不少矛盾。别墅能否按计划分配成了问题,好心的富豪反倒成了众矢之的。

     

        表面来看,原因在于个别村民“不知足”,想“多吃多占”。客观说,就因为“不均”导致别墅分不下去,确实让人唏嘘,也让人再次见识了社会复杂的一面。但仔细观察,尴尬背后隐藏许多问题,例如村民宅基地的置换、村民家庭实际情况的变化、缺少与村民共同商议、涉及村民根本利益缺少考虑等等。最根本问题还在于,2亿元的投入过于简单粗暴,只考虑为村民“输血”,没考虑“输血”过程中“血型”是否与村里的“体质”相匹配。陈生有回报家乡的激情,却没有科学的分析研判,对村民的想法及农村实际缺乏了解。直接的赠予式帮扶,应当适用于扶弱济困,而非粗暴地“每家一栋别墅”。

     

        宅基地和老宅对于中国传统农村的意义非常重大,当失去了对宅基地的掌控之后,农民必然要思考孩子分家建新房等实实在在的“后果”。村民因此要求多分并不为过,网上所谓“白眼狼”的评价,倒是过头了。有网友还评论此举为“对天道酬勤的成功摧毁”,虽有表达过激之处,却并非没有道理——村民全都拆了旧房搬新房,让村民之前的努力没有了任何意义,这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而是全盘“推倒重来”,不仅对本村没有好的示范效应,对同乡的邻村来说更是一大打击。

     

        扶贫试点的意义在于可复制性,但身边发生的故事却告诉大家,原来脱贫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贵人”啊!都这样想,村民们哪还有脱贫奋斗的动力?

     

        网友说

     

        赵永平:脱贫攻坚要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扶贫不是让农民都上楼,脱贫不是消亡农村的过程,农民愿不愿意搬,搬到哪儿,应该让农民自己说了算。多往村里跑,多听农户的声音,跑成“泥腿子”,才能找到“金点子”。

     

        廖德凯:简单直接的帮扶看起来似乎“最到位”,其实是最没有效率、甚至反效率的做法。扶贫要“精准”,慈善要做好,必须要考虑当地村民的利益需求。“砸钱”最终的尴尬局面归结为“斗米养仇人”,其实是对农村和农民的误解。

     

        朱昌俊:扶贫攻坚阶段,乡贤、企业、富豪,其实也已成为社会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只凭一腔激情,忽视配套工作和对民情民意的摸底,就很可能出现“好事难办”的尴尬。

     

        (综合人民网、上观新闻、河北新闻网4.2、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