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0日,纽约市经历了一周内气温急跌22℃的“过山车”,并以-3.3℃的气温打破了当地在1914年创下的同日-2.7℃纪录。不过,美国人关于严寒的记忆很快被再度刷新:今年1月2日,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气温降至-24℃,成为该市自1887年以来同日最寒冷的一天;3日,罕见的冬日风暴袭击美国东南部地区,佛罗里达州首府塔拉哈西迎来了30年来的首次积雪。更加糟糕的是,从3日晚间开始,一个强大的“炸弹气旋”登陆美国。所谓“炸弹气旋”,是指气旋内的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毫巴以上,而气压越低,暴风雪就会越强。
从今年2月下旬开始,一股被英国媒体称为“东方野兽”的强劲寒流横扫由北欧直至地中海岸的大半个欧洲,使得英、法、德多地的气温降至-10℃以下,连位于南欧的意大利也普降大雪,波兰更有数十人因气温过低丧生。
每当出现极寒天气时,总会有人对全球变暖产生质疑。然而,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的速度是过去从未有过的。2017年全球气温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气象记录史上第二最热年,延续了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
从上世纪初至今,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6℃。这个数字本身似乎微不足道,但作为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值,它所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小觑。既然地球越来越热,北半球的冬季缘何越来越冷?这两种现象之间,又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呢?科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全球变暖是一个长期趋势,与短期的天气情况没有直接关系。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观点是,造成今冬北半球极寒天气的“罪魁祸首”正是全球变暖。随着北极地区的气温逐年升高,气流运动受到影响,极涡减弱的现象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漫长,导致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更多地流向低纬度地区。上述现象被学术界称为“北极涛动”,而席卷美国东海岸的“炸弹气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挪威极地研究所专家金·霍尔门表示:“‘北极涛动’的现象如今已越来越频繁,如果全球气候继续变暖,我们将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极端天气”。
(《文汇报》3.29 陆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