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洛夫的结缘多少有些偶然。他是国际著名诗人、世界华语诗坛泰斗,被人誉为“诗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洛老一生颠沛流离、饱经风霜、又满腹诗书,犹如一座难得的富矿。在“雪楼”(洛夫晚年所用的书斋名)里,我们畅聊他的人生、故乡,谈海峡两岸关系与他出走的因由。日挂正顶,又日落西沉,几次三番,洛太洛老每每让我留下用餐,待我如亲人。我们似神交已久的老友。
1928年生的洛夫旧学功底深厚,又谙通英文,广泛吸收西学精华,长期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在台湾诗坛,洛夫与余光中被称为“文坛双星”。1996年他以古稀之年移居温哥华,创作出3000多行的长诗巨作《漂木》。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在国外,他既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他提出“天涯美学”概念,创立“漂木”艺术家协会。除了写诗,他也沉醉于传统书法艺术的探索。2015年,他最后一本诗歌与书法相映成趣的新作《唐诗解构》出版,这是他在耄耋之年,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并将之推向西方的最后一番尝试和努力,流播深远。
2016年秋,杭州万松书院为洛夫竖立一方诗碑以作纪念,洛老夫妇应邀出席揭碑仪式。蓝天白云,松风银发;高朋满座,旨酒盈樽。席间,九十高龄的洛老半开玩笑地叮嘱我:“你能写,不妨填词一首以为记”。才疏学浅的我兴奋伴着惶恐,当夜戏填一首《临江仙·洛公万松书院诗碑揭幕有感》:
凤舞钱塘空山碧,廊曲院深烟轻。明道堂里累功名,草桥金兰义,空阶绕余音。
黄叶秋波赏新菊,道是湖湘豪英。西子一隅寄青萍,白苏播文雨,千载共诗心。
杭州凤凰山麓之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名报恩寺。白居易、苏东坡等文豪均遗下足迹、诗文。明弘治十一年改辟为万松书院。王阳明等一批大儒曾在此讲学授道。传梁山伯、祝英台在此同窗共读,草桥结拜,义结金兰。十八相送,千古传唱。
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著名诗人洛夫先生,原籍湖南。丙申孟秋,莅杭出席其诗碑落户万松书院揭幕仪式。笔者躬逢其盛,遵洛公嘱,戏填一曲为记。
应忠良(梦柯)2016.10.29
2017年正月,年意尚未褪尽,我突接洛老寄自台北的信函,内附一帧新写书法。掬而观之,所书内容居然是本人上一年秋日吟咏并奉寄予他的《玉簟秋》一词。其时正逢长兄离世,心中悲凉,有感而咏,略寄哀思。殊不知,洛老展读之余,专门书之惠我,令我欣喜莫名。特录诗文及洛老点评如下:
《玉簟秋·秋意》:一夜风来天乍凉,竹影揺窗,月华如霜。孤灯苦影掩群芳,薄雾茫茫,虫寂星黯。
秋荷声咽水天长,屋角悲蝉,一树桐黄。残宵酒醒待天光,满腹愁语,谁与言欢。
秋深夜凉,披衣独坐,遥思漫念,盼待天光。得句数行以纪。(2016年9月12日凌晨)
回想与洛老忘年交谊,点滴心头,温暖如春。“历史睡了,而时间醒着。”这是洛老题赠我的诗句。如今时间醒着,而洛老却已乘鹤西归。他一辈子与诗为伍,到老创作不辍。他是吟咏着诗句,踏歌而走的。
(《钱江晚报》3.25 应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