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8年02月10日 星期六

    “禅友”栀子花

    《 文摘报 》( 2018年02月10日   06 版)
    宋 鲁宗贵 《夏卉骈芳图》

        司马迁的《史记》,极少提到花花草草。令人意外的是,他在《货殖列传》中,竟提到了栀子:“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意思是,如果种植千亩栀子、茜草,外带一千亩生姜、韭菜,那么这些人的收入都会和一个千户侯相等。栀子有何奇特之处,竟被写入《史记》?原来,栀子和茜草都可作为染料,古人用栀子的果实染黄,用茜草根染绯,汉代的御袍,多用这两种染料染就,可见这两种植物在古代价值不菲。

        在《史记》中,栀子的名字是“卮”,而不是“栀”。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得很清楚:“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今俗加‘木’作‘栀’。”即栀子花因形似卮而得名,最初叫“卮子”,后来加“木”字旁,就写成了“栀子”。

        栀子花的花色则似玉兰,白色为正色,而又带有淡淡晕黄,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在夏天盛开的各种花卉中,洁白的栀子花显得格外夺目。它虽非“岁寒三友”,却以素花行于盛夏,这种独特的“岁寒心”“冰雪姿”,也赢得了文人墨客的青睐。宋人绘栀子花,多突出其夏天盛开的冰雪之姿。如传为鲁宗贵所作的《夏卉骈芳图》,表现夏日炎炎之时,三种花卉争艳。图中百合娇黄,锦葵红艳,栀子洁白,馥郁的花香似从画面中扑鼻而来。栀子花位于画面的右方,单瓣六出,白中带黄,如玉如雪。在南宋著名花鸟画家李嵩的《夏花篮图》中,栀子花也作为夏季时花成为画面的主角之一,图中两朵栀子花被安排在花篮中的左下角,花形较大,为复瓣栀子花。

        常常生长在山野之间的栀子花,有如“村姑”“民女”。但不知从何时起,栀子花竟有了“禅客”“禅友”的雅号。元代的《三柳轩杂识》曰:“栀子为禅客。”明代的《三余赘笔》曰:“曾端伯以栀子为禅友。”文人以栀子花为“禅客”“禅友”,是因传说栀子花就是从西域传入的“薝卜花”。实际上,栀子花与“薝卜”并非是同一种花。但人们似乎对栀子花与“簷蔔”的区别并不在意,依然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称栀子为“薝蔔”,称栀子之香为“妙香”,闻其香有助明心见性、参禅悟道。

        明代画家陈淳因此而十分喜画栀子花,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上题诗曰:“薝蔔花开日,园林香雾浓。要从花里去,雨后自扶筇。”历代文人墨客给栀子花赋予的这种文化内涵,一直影响到近现代。如著名画家陈半丁曾画过多幅栀子花,其中一幅的题画诗,就采用了陈淳的诗作。

        栀子花还是有名的“同心花”,这也是它的最大特色之一。单瓣的栀子花,其六个花瓣,环绕花心,形成对称。复瓣的栀子花,不管多少重,都环绕同一个花心,也是“同心”。清康熙年间,浙江永康县的才女吴绛雪,因思念在外的丈夫徐明瑛,作了一幅《同心栀子图》。全图形如盛开的栀子花,图中为文字图案,共165字,中间是以“雪”字为核心的81字组成的方阵,其余84字成弧形均匀排列在栀子花瓣外缘,每瓣14字。而按一定顺序分布于花蕊和花瓣的文字,左旋右折,往复顺逆,可以吟出成百首诗词来。

        (《广州日报》1.23 钟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