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需要联姻
自古以来,皇帝要想离婚,几乎都要被剥层皮的。然而,宋朝的第四个皇帝——宋仁宗的离婚案却处理得比较成功,基本了结得风平浪静。
选择皇后的时候,仁宗更喜欢一位张氏小姐,但仁宗养母、当时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却选中了后来的郭皇后,仁宗不得不从。而此后郭皇后的表现也酷似一个小辣椒,不让宋仁宗跟别的妃嫔多交往,还时不时给刘太后打小报告。
刘太后在的时候,仁宗也就忍了。等太后过世仁宗亲政了,此时提离婚,也就能说出道理来了。以当时的规矩而言,皇帝多近嫔妃是一种责任,这样才能及早产生继承人。皇后阻止皇帝接近其他嫔妃,属于无理取闹,所以皇帝是有理的。
郭皇后从辈分上说竟然是仁宗的表姨。郭皇后的父亲郭守璘和仁宗的爷爷、宋太祖赵光义是连襟,娶了同一对姐妹,郭皇后自然就是仁宗的表姨!按照今天的婚姻法,从婚检的时候就会拒绝发结婚证了,古代人虽然对近亲结婚不敏感,但辈分问题肯定是个大事儿……
既然如此,怎么能让两个人结婚呢?
这就是出于政治考虑了。刘太后选中郭皇后,一个原因大概是觉得都是女汉子,这丫头能帮自己看好皇帝,另一个原因便是其家世显赫。郭皇后的祖父郭崇威出身北方酋长,是北宋初年和契丹交战时的一员大将,代表着北方将门。北宋时皇室结好将门是一种国策,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便是联姻,所以宋仁宗和郭皇后这个不甚合理法的婚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若是两人离婚,很容易让将门误解为皇室对自己的疏远。
暗中帮忙的吕夷简
宋朝的大臣和明清不同,是和皇帝坐着讨论朝政的。偏偏仁宗不是一个强势的皇帝,身边却有一批强悍的朝臣。有一次仁宗宠爱的张贵妃,想让自己老爹张尧佐升个官,枕头风吹了无数,临上朝的时候还在谆谆嘱托,结果仁宗一提出来便遭到众官喊打喊杀。仁宗吃不消了准备跑路,竟还被包拯抓住衣袖苦苦劝谏,唾沫星子喷了皇帝一脸,这位皇帝回去只是叨唠了一句“险被臭汉熏杀”也就没了下文。
仁宗皇帝想离婚,支持他的是当朝宰相吕夷简。
吕夷简出身名门,北宋初年的名相吕蒙正是他的叔父。不过他能够当上宰相,并不是因为家世,而是确有治世之才,后来的宰相王珪称赞他“聪明亮达,规模宏远”。他也以善于权谋、工于心计著称。
吕夷简虽然位居宰相,但面对废后这样的事儿他也只能暗中帮忙。不要说吕夷简,就是诸葛亮,如果刘备要废皇后他也不敢轻易沾边的。
皇帝给出的理由是被家暴
明眼人看来,皇上有理,皇后有势,总的来说对皇帝不利。结果,仁宗皇帝在召见重臣们讨论离婚的事情时,一个小人物给他出了个绝妙的主意,彻底扭转了局面。
这个小人物,便是宦官阎文应,面对随时可能来哭谏甚至死谏的大臣们,阎文应对皇上说——您把领口解开给各位宰辅看看。
而当皇上真的把衣服一脱,结果简直是满堂皆惊,鸦雀无声。
元刻版《宋史全文仁宗卷》对此有一段生动的描写:“宫人尚氏、杨氏骤有宠。尚氏常于上前出不逊语侵后,后不胜忿,起批其颊,上亦起救之,后误批上颈”——仁宗宠幸宫中的尚美人和杨美人,尚美人恃宠而骄,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对皇后不恭敬的话,皇后不胜愤怒,起来打她的嘴巴,仁宗赶紧跳起来去救,皇后误打中了他的脖子。
于是阎文应让皇帝解衣,给重臣们看脖子上的抓痕。把老婆抓伤的地方给大臣们看,仁宗这也是豁出去了。
在一众宰辅瞠目结舌之下,吕夷简当即发难,要求大家接受皇帝的离婚请求。
大概是平时被群臣欺负惨了,皇上还有点儿战战兢兢——“仁宗疑之”,但吕夷简马上发表了雄辩的公诉:“汉光武帝刘秀可算明主啦,他也有一个郭皇后,只是因为怨怼就被废掉,何况您这一位伤了陛下的脖子呢?”
果然,这件事很快在重臣中便达成了共识,唯一给郭皇后留面子的,便是将离婚理由从“家暴”改成了“无子”。
仁宗皇帝定下的新皇后是大将曹彬的孙女,也是将门之后,大家自然更不会说什么了。
仁宗是个重感情的皇帝,离婚后再娶了曹皇后,过了一段时间偶然走过宫中,看到郭皇后用过的轿子,顿时忆起她的种种好处,不觉想念起来,于是派人探望已经废为净妃、幽居长宁宫的郭皇后,赐以乐府,此后还想召她回宫。结果,这位郭前皇后回答说:“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也就是说,让我回来可以,需要百官出席,重新册封我为皇后才行。
于是,这件事只好作罢。
(《北京青年报》1.15 萨苏)